“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譯文及注釋
譯文
關河都被梨花般的雪凍住了,仍然嘗試著駕馭駿馬沖破嚴寒。懷想起如夢的往事,傾聽著黃梅細雨,困倦地倚靠在高欄上,披著鶴氅重游故地。那惹人憐愛的煙水縈繞處一片朦朧,看不分明。估摸著當有綿延萬里的夔州、巫峽,兩相對峙金山、焦山,究竟要向誰去傾訴這蒼茫的意緒呢?
卻又回憶起漢武帝射蛟臺的往事。當年,無數弓刀閃耀著寒光,浩蕩的船隊綿延至天際。到如今,只剩下了凄迷的漁艇,模糊的雁隊。我輩復登臨,只見荒蕪的山送來了昏暗的暮色,遠處的江延續著醉人的風光。且折梅花歸去吧,遙望見城西驛使迎接我的火炬,火光映照著雪花,便如同片片碎玉一般。
注釋
大觀亭:今江蘇揚州瓜洲鎮鎮南城上的大觀樓。
連線騎:古代名馬“連線驄”,因其毛色深淺斑駁而稱,此處為押韻而改,即指駿馬。
思量:思索。
危闌:高處的欄桿。
氅:用羽毛做的外衣。
夔巫:夔州、巫峽。
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鑒賞
創作背景
公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鄧廷楨因曾隨林則徐參與虎門銷煙,被誣削職,次年遠戍伊犁。從詞人在長江下游追憶自己昔年禁煙抗英壯舉的敘述來看,此首詞應創作于他被革職之后,流放伊犁之前。 ?
鑒賞
本詞開篇切題,由雪而起。關山河川,冰封萬里,聳起的林木如同梨樹白花滿枝。“梨云”即梨花云,語出《墨莊漫錄》中所引唐代詩人王建《夢看梨花云歌》中“薄薄落落霧不分,夢中喚作梨花云”一句,原指夢中恍惚所見如云似雪的繽紛梨花,后世文人常用以摹狀雪景。“連線騎”即古代名馬“連線驄”,因其毛色深淺斑駁而稱,此處為押韻而改,即指駿馬。詞人冒雪“沖寒”跨馬馳騁,迸發出胸中一腔難以抑制的不平之氣。此番登上大觀亭,原為舊地重游。初到此地時,正值黃梅時節,詞人憑倚高欄,耳中所聞,惟有一片雨聲,令人困倦。如今重到此地,霧靄迷蒙,煙水障目,依然無法使詞人敞開胸懷。隨后深入一筆:“算夔巫萬里,金焦兩點,誰說與,蒼茫意?”“誰說與”即“與誰說”。整句的意思是:從遠處長江中游的夔門、巫峽到近處長江下游的金山、焦山,神州江山,腹地受侵,而詞人心中的憂思和迷茫無人可訴。“算”字意謂反復、費神地尋思。寫出了詞人找不到知音、得不到理解的悲哀和痛苦。其實這又何嘗不是詞人對當時社會環境的怨責?
“卻憶蛟臺往事,耀弓刀,舳艫天際”,“蛟臺”在今廣東虎門附近;“舳艫”是船頭和船尾的合稱,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隊。詞人追憶自己當年與林則徐在虎門協力禁煙,多次率領艦隊抗擊英國侵略者。“耀弓刀,舳艫天際”便是描繪當時的戰斗場景。著一“耀”字,表現出中華正義之師的威風與豪氣,也明白地道出作為主要指揮者之一的鄧廷楨以此壯舉為驕傲的光榮感。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往事,如今眼前只剩下江上迷離的漁船和天邊模糊的雁群,因為詞人已被革職,已經遠離了前線,不能再橫槍勒馬,為國效力。此刻他只能站在大觀亭上,凝望殘山,送別黃昏,只能望著遠處江水東逝,借酒澆愁。
詞人懷著滿腔熱情,卻是報國無門,這使他深感困惑,而這也正是近代中國的悲哀。即使詞人放棄追求,別人也會理解他的這種選擇,因為他已無法再積極作為。但詞人不愿就此度過余生,他依然懷著自己不渝的情操,保持著不屈不撓的品格。詞以踏雪折梅作結,即向世人表明這樣的夙愿,從而使整篇詞意得以進一步升華。
鄧廷楨簡介
清代·鄧廷楨的簡介

鄧廷楨(1776-1846),字維周,又字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剛木老人。漢族,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慶六年進士,工書法、擅詩文、授編修,官至云貴、閩浙、兩江總督,與林則徐協力查禁鴉片,擊退英艦挑釁。后調閩浙,坐在粵辦理不善事戍伊犁。釋還,遷至陜西巡撫。有《石硯齋詩抄》等多部著作傳世。江蘇南京市有“鄧廷楨墓”可供瞻仰、憑吊。
...〔? 鄧廷楨的詩(2篇)〕猜你喜歡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
關河凍合梨云,沖寒猶試連錢騎。思量舊夢,黃梅聽雨,危闌倦倚。
披氅重來,不分明出,可憐煙水。算夔巫萬里,金焦兩點,誰說與,蒼茫意?
卻憶蛟臺往事,耀弓刀,舳艫天際。而今剩了,低迷魚艇,模粘雁字。
我輩登臨,殘山送暝,遠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瓊瑤碎。
念奴嬌·天丁震怒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占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雪賦
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詩,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于豐年,袤丈則表沴于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火井滅,溫泉冰。沸潭無涌,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揜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末縈盈于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鷴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昆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鹍之雙舞,瞻云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
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
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
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
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
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