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詞”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白云之中撿青槐枝,經常進入深林中連鳥都不會起疑心。
無意之間身上帶著幾朵花,連落在花上的蝴蝶也被他用肩膀“挑”了下來。
注釋
慣:習以為常,積久成性;習慣。
“樵夫詞”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唯美的詩歌,通篇采用白描手法,通過對樵夫打柴以及下山回家情景的生動描寫,營造了明凈、清幽的意境,成功地刻畫了樵夫的形象,寄托了詩人對“樵夫式”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詩歌情景交融、詩意濃厚、獨具匠心,具有意境美、人物美、生活美的特點,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意境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歌的意境清、靜、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遠處,早晨的山林,干凈清爽,幽深寧靜,白霧升騰彌漫,雪白明麗,與蒼翠的山林輝映成趣。鳥鳴聲聲,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使原本清凈的山林,顯得更加清幽。近處,樵夫挑著柴禾,挑著翩翩起舞的蝴蝶而歸。遠景近景,色調分明,布局巧妙;靜景動景,搭配和諧,烘托有致,仿若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這幅美麗的畫卷,情景交融,美化了樵夫勞動生活的場景,使樵夫艱辛的勞動富有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人物美:詩人理想的藝術形象
山林茂密,霧靄升騰,樵夫在霧靄中拾柴的身影若隱若現,那一低頭、一彎腰、一伸手的動作是那么的舒展,那么的愜意。他哪里是在拾柴,簡直就是傳說中的神仙在云中漫步。樵夫是山林受歡迎的??汀K趧谏屏?,山林中的鳥雀喜歡他,和他嬉戲,與他唱和;山林中的蝴蝶親近他,成了他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回家。樸實厚道的樵夫,安貧樂道,無欲無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活回報了他美麗“蝴蝶”。巧妙的景物描寫與人物刻畫,使詩歌的意境美與人物的心靈互相映襯,突出了樵夫形象的深刻內涵。樵夫是一個被美化的藝術形象,是詩人理想人生的寄托。詩歌中的樵夫自由自在,無欲無求,樂觀曠達,是詩人現實生活中久違的人,也是詩人苦苦尋覓的人。
生活美:追求隨心如愿的自我
詩歌中描繪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樵夫早出晚歸,一邊拾柴,一邊欣賞山林中的美景,還有鳥雀、蝴蝶、野花陪伴,不孤獨,也不寂寞,餓了飲山泉,吃山果,累了聽鳥雀唱歌。打柴回家,換取自己生活之需。生活自由、快活,沒有勞心之累,沒有欲望之困,也沒有塵世的喧嚷。生活中有鮮花,有蝴蝶,有美好的風景,追求的是平淡、真實、隨心如愿的自我。這樣的生活,在塵世中是無法找到的,當然也是閨閣生活無法比擬的。作者描寫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點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達對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詩歌含蓄、優美,雖言志,卻蘊藉深遠,不顯山露水,以巧妙的構思、高超的手法、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濃淡相宜、幽曠深遠的山居圖。使人沉醉其間,不由對山林自然之趣產生向往之情,從而令讀者獲得情感的體悟,審美的享受,生活的啟迪。
猜你喜歡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愿鞠躬車馬前,但愿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一)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下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風騷,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版本二)
最高樓·吾衰矣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琴,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思?!疋O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