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長·綠槐陰里黃鶯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時,槐樹綠蔭深處,黃鶯聲聲亂啼,好似與人對語。時已中午,庭院靜寂,不見人跡。春風吹過,但見那繡有金鳳的窗簾隨風舞動,輕輕飄舉;寂靜的繡屏之前,還佇立一炷線香,煙霧縷縷發著濃郁的香味。
這里有位女子正抬頭遙望天際。那潔白的云團隨風飄拂,無有定位,仿佛是她思念的情人,日夜牽連著自己的夢魂,來而復去。更何況,在那風風雨雨之夜,一人獨處綠窗之下,含淚暗自嘆息:只為思君愁腸百轉,夜不能寐,你可知我對你的真意!
注釋
春晝午:春季白天正午的時候。
畫簾:有畫飾的窗簾。
金鳳舞:指畫簾上繪的金鳳凰,經風吹動,宛如起舞。
繡屏:繡花的屏風。
香一炷:指一支點燃著的香。炷(zhù住):量詞。
碧天云:這里用以比喻所懷念的人。
空有句:人未歸來,只在夢境中見看來去,所以用“空有”二字。“來去”,意偏重在“來”字。
綠窗:華麗的窗戶。唐馮贄《南部煙花記》:“隋文帝為蔡容華作瀟湘綠綺窗、上飾黃金芙蓉花,琉璃網戶,文杏為梁,雕刻飛走,動值千金。”
信:相信,這里有君能否理解和體貼我的意思。
“應天長·綠槐陰里黃鶯語”鑒賞
賞析
這首詞寫女子懷人,屬于花間詞常見的內容。
上片全是寫景。“綠槐”二句是室外之景,境界寧靜;“畫簾”三句是室內之景,境界幽絕。這些看似客觀描寫,而卻是女主人公的感受,于寧靜、幽絕之中可見女子的狐獨。
下片以夜色表達女子的相思。“碧天云”既是所見的夜色,又暗指她所懷的漂流在外的人。“夜夜”句用風雨搖窗,深夜夢醒的典型環境,表達她對遠人的深沉眷戀。末句是哀切的呼喚。葉嘉瑩在《嘉陵論詞叢稿》中評道:“懇摯深厚,真乃直入人心,無所抗拒,且不僅直入人心,更且盤旋郁結,久久而不能去。”
花間派詞人很注意意象的選取。“綠槐陰里黃鶯語”,黃鶯兒在綠槐陰里啼囀,這是很美的句子。“槐”通“懷”,通常與懷人有關。例如杜荀鶴“客路客路何悠悠,蟬聲向背槐花愁”。更何況,槐花香氣四溢,其細碎又能引人細微之思。黃鶯兒在思婦詩詞中也多次出現,例如:“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一是黃鶯兒形象美麗,叫聲清脆嬌嫩,最能體現春之特征,也與女子形象相暗示呼應。
黃鶯語是寫聲音,“深院無人春晝午”則是寫靜謐。但靜并非無人,畫簾低垂,簾上的金鳳凰在隨風舞蹈,繡屏寂寞,一炷幽香默默燃燒。閨中的寂寞與思念無處不在,而這寂寞又染著些香艷,越發惹人憐惜。
“碧天云,無定處,空有夢魂來去”三句是女主人公在傾訴衷腸:所思念的游子就像那碧天中的云彩一樣行蹤不定,只能在夢里往來相見。“夜夜綠窗風雨,斷腸君信否?”“君信否”,就是“君知否”。結尾兩句意為:夜夜在綠窗下聽那些風風雨雨,肝腸寸斷,君可曾知曉?獨居孤處的女主人公在極端的苦悶中無法可想,只能對著遠方如此傾訴。這樣,她對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見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現出來。
韋莊簡介
唐代·韋莊的簡介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 韋莊的詩(16篇)〕猜你喜歡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其一
居山四望阻,風云竟朝夕。
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
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
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
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臨風望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