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舊友”譯文及注釋
譯文
已經錯過才想起追問,仔細看才發現是故人。戰亂隨處可見,消息很難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擦一擦眼睛穩定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舉杯與朋友笑談。請你搬到我家附近來住,兩個白了頭發的(明朝的)遺民。
注釋
亂離:指明、清之際的戰亂。
遺民:改朝換代后的人。
“遇舊友”鑒賞
賞析
首聯緊扣題中“遇”字。“已過才追問”,直接切入路遇情境,起筆簡潔省凈。沈德潛贊賞說:“起語得神,與‘乍見翻疑夢’同妙。”但同妙并不同工。“乍見翻疑夢”寫一照面的心理活動,是凝定的場景。“已過才追問”寫的是“乍見”后的下意識反應,仿佛流動的鏡頭。兩句都表現久失消息,不期而遇的疑惑。前者直接道出,是確信后的不敢相信;后者卻通過“追問”的動作蘊含其中——恍然面熟,但猶疑不定,需“追問”才能確認。故下句遞接“相看是故人”,上前仔細打量,原來真的是老友。
既然是“故人”,如何見面竟難以確認了呢?頷聯宕開一步,作了回答:“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這里“亂離”指明末清初的戰亂。在動亂中分離之后,再無從相見,那偶或傳來的消息也難辨真假。可以想見,頻年兵戈,人的死傷誤傳,比比皆是。后面“驚魂”兩字暗示,也許這消息里就有對方不測的說法。正是這“苦難真”的傳說,才使作者有“已過才追問”的行為。動亂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卻仍探問對方情況,一個“苦”字,道出了兩人情誼的深厚。
頸聯的“拭眼”,既是說擦去激動的淚水,又有重新拭目,再仔細相看的意思。亂世重逢的舊友,該有多少苦辣酸辛互相傾訴,但寫去略而不及,只一個簡單的動作,便將情感的無限波瀾盡含其中,這就是所謂白描傳神。一番問候后,擦凈朦朧淚眼,望著眼前舊友,才徹底安下心來,所以說“驚魂定”。隨后自然是慶幸,喜悅,當然要“銜杯笑語頻”了。此處寫由悲而喜,悲喜交加的情態極為生動,轉換跳躍又極自然,具有對人生同類心態、行為普遍的概括性。但一次偶然相遇的“銜杯”,難以盡訴各自亂世遭際的感受;而且一旦分手,誰又能保不會再度失去對方呢?
“移家就吾住”——作者不由分說,要“舊友”索性搬來同住。難舍難分,正是重情重義的體現。更在這“舊友”的情義之中,作了別有深意的開掘。清王朝建立后,從明朝過來的許多人不仕清朝,稱為“遺民”。本詩作于清順治七年(1650),此時吳梅村尚未被迫出仕,故以“遺民”自居。“白首兩遺民”道出兩人堅守“氣節”的共同情操,從而使詩中表現的友情,蘊含了具有時代特征的人格氣質。“兩遺民”的“兩”字除實指外,還包含著這樣的潛臺詞:戰亂中有多少舊侶親朋死于刀兵,又有多少前代文臣武將搖變為新朝權貴。而他們兩人幸存于劫后,那同氣相求的友情不更以一種自豪自傲顯得尤為珍貴嗎?
吳偉業簡介
明代·吳偉業的簡介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
...〔? 吳偉業的詩(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