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樂·垂虹夜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壺那樣皎潔明凈。天上的明月出沒在云間,地上的長橋如蒼龍橫臥水面。美酒一樽,瑤琴三弄。吸引仙女凌波而來,憑依著闌干任天風拂面。放眼望去遠遠近近的樓臺殿閣,天地遼闊,江水浩瀚無邊。
注釋
中呂:宮調名。
普天樂:曲牌名。又名《黃梅雨》。南北曲皆有此曲牌。北曲屬中呂宮,南曲屬正宮;句法也各不同。
本篇為作者《吳江八景》之一。吳江:在今江蘇省。古吳江泛指吳淞江流域,大致包括蘇州、太湖和長江下游一帶。垂虹:指吳江上的垂虹橋。橋有七十二洞,俗稱長橋。因橋形若虹,故名。今已不存。
玉華:指月亮的光華。
冰壺:盛冰的玉壺,比喻潔白。這里是形容月色。
玉兔:月亮。傳說月中有白兔,故稱。
蒼龍:形容垂虹橋如長龍臥波。
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輕盈。曹植《洛神賦》曾以“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描繪洛水女神。
“普天樂·垂虹夜月”鑒賞
賞析
這首寫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氣勢浩大,頗值得玩味。
起筆直寫月光,與題目相照應,“玉華寒,冰壺凍”,垂虹橋上的月色皎潔明凈,清寒得如同盛滿冰水的壺。開頭兩句以“冰壺”來比喻月色,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月色的皎潔清亮。“云間玉兔,水面蒼龍”,月光的清輝灑滿大地,抬頭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輪明月在云間游走;低頭遠望大地,看到垂虹橋如長龍一般盤踞在吳江上。相傳,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此處用“玉兔”代指明月,將明月在云間出沒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將垂虹橋比作“水面蒼龍”,則將垂虹橋盤踞水上,似要騰空而起的雄偉氣勢寫盡。
時隱時現的明月和有騰空之勢的垂虹橋共同構成了一幅迷離夢幻的圖畫。接著,詩人將視線由景物轉到人身上。在月色朦朧的垂虹橋上,游人雅興大發,“酒一樽,琴三弄”,飲酒弄琴,不亦樂乎。
江天壯闊,月色朦朧,游人把酒望月,已至微醺,如此良辰美景,詩人仿佛看到水邊的仙女踏著凌波微步,款款而來,倚在欄桿上任憑天風吹拂著面頰,“嗅起凌波仙人夢,倚闌干滿面天風。”曹植曾在《洛神賦》中說洛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飄然而至。此處的“凌波仙人”指的自然就是洛神。此處引入“洛神”這一形象除了為月夜的垂虹橋披上一層神秘夢幻的面紗之外,也更加凸顯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樂甚至將仙女都吸引來了?!疤祜L”二字除了形象地寫出了風的宜人之外,也使整個環境顯得更加神秘縹緲?!跋扇恕焙汀疤祜L”給予讀者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蘊。
面對遼闊的江天,詩人神清氣爽,思緒紛飛。站在垂虹橋上,任微風輕輕吹拂著身體,憑欄遠望,目之所及,只見“樓臺遠近,乾坤表里,江漢西東”,遠處近處燈光搖曳,盡是樓臺殿閣,江天一色,煙波浩渺,天地分外遼闊,浩瀚的江水從面前奔涌而過。末尾三句以大筆肆意潑墨,描繪出一幅天地壯闊、浩瀚無涯的雄偉畫面。此處雖用筆粗放,但是感情卻深邃沉摯,天地無涯人卻終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限制。結尾似戛然而止,語雖盡而意未絕,引人深思。
創作背景
徐再思夜臨垂虹橋,憑欄而立,看著清寒的月光,浩瀚的江水,不禁心生慨嘆,作這支小令。 ?
徐再思簡介
元代·徐再思的簡介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云石為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云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后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徐再思的詩(12篇)〕猜你喜歡
發后渚
江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從軍乏衣糧,方冬與家別。
蕭條背鄉心,凄愴清渚發。
涼?;奁礁蓿w潮隱修樾。
孤光獨徘徊,空煙視升滅。
途隨前峰遠,意逐后云結。
華志分馳年,韶顏慘驚節。
推琴三起嘆,聲為君斷絕。
摸魚兒·詠蟲
古墻陰、夕陽西下,亂蟲蕭颯如雨。西風身世前因在,盡意哀吟何苦。誰念汝。向月滿花香,底用凄涼語。清商細譜。奈金井空寒,紅樓自遠,不入玉箏柱。
閑庭院,清絕卻無塵土,料量長共秋住。也知玉砌雕欄好,無奈心期先誤。愁謾訴。祇落葉空階,未是消魂處。寒催堠鼓。料馬邑龍堆,黃沙白草,聽汝更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