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淺原見桃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細雨紛紛,桃花隨著雨點,四處飄飛。一半落入泥中,一半隨著溪水漂流。
不知從哪里飛來一對燕子,銜來幾瓣桃花,放在畫梁西處,反復品味。
注釋
敷(fū)淺原:古地名,《尚書·禹貢》已有記載,但具體指的是什么地方,則歷來有異說,不過,都認為在今江西境內。一說在今江西德安縣南,一說在今星子縣,一說是指廬山。
碎紅:指桃花的落瓣。
逐:被水沖走。
畫梁:有彩繪的屋梁。燕子筑巢于梁上,故云。也有版本記為“杏園”:指廬山董奉杏林遺跡。
“敷淺原見桃花”鑒賞
賞析
這首詩為即景之作,體現出詩人追求美的執著和擁抱生活的熱情。 桃花凋謝飄散本為常情、常景,作者卻能寫出一個新境界,讓和泥的花瓣隨飛燕登上畫梁邊,令人驚喜。全詩筆調明麗,情韻悟適,布局精巧,觀察細膩,聯想自然,頗堪玩味。
詩人在敷淺原所見的桃花,并非陽春煙景中盛開之花,而是花期已盡時的落花。落花總是報告著春將歸去的消息,因此詩人看花時節當是暮春。春去花落,在多愁善感的詩人的筆下,或則描寫惜花、憐花的心腸,或則發抒惜春、傷春的感情,情調多是低回凄婉、哀怨悲切的。然而劉熙載說:“詩要避俗,更要避熟。”(《藝概·詩概》)詩人在這里即一反常情,自出心裁,生動地表現了暮春殘紅的另一番風韻。
一二句的描寫很精彩,在那“雨橫風狂三月暮”的季節里,桃花身不由己,紛紛離開枝頭,和著雨水一個勁兒地往下落,所以說“桃花雨”。這是從李賀詩“桃花亂落如紅雨”句化出。待雨過天晴、清風徐來時,那些花瓣(碎紅)又都被風扶起,飄拂紛飛,蒙蒙亂撲行人面,來與人親近,逗人喜愛,嫵媚之極,動人之極。舞罷以后,才悠悠下墜,“半逐溪流半染泥”——一半去追逐清清的溪水,仿佛要隨那清溪流回桃花源去;一半盡管力不從心,委落塵土,也依然芳香如故。把落花寫得極有血肉,極富靈性。
如果說詩歌一、二兩句主要是側重從人愛花、人惜花這個角度來描繪意境,展開詩意的話,那么,詩歌三、四兩句則是從燕惜花、燕愛花這個獨特的視角來抒發詩人的情思。一、二句流露悲傷、凄切之情,三、四句表達驚喜、慶幸之意。正當詩人為桃花流水而發愁的時候,正當詩人為桃花染泥而擔憂的時候,不知從哪兒飛來雙雙燕子。它們也懂得陪春憐香,它們也懂得呵護美麗,它們將那些凋零在泥地上的花瓣小心銜起,然后輕盈起飛,落到人家華堂,畫梁西畔。燕子多情,銜花上梁,筑巢相伴,備加珍惜;桃花有知,化為燕泥,與燕相伴,無怨無悔。花與燕,交相輝映;情與意,相生相隨。燕子是有靈性的,有情趣的,它們想留住桃花,留住美麗的春天;桃花也是有靈性的,通情意的,它們雖然凋零破碎,但還是找到了安身之處,棲息之所。它們應該感到幸運。詩人描寫飛燕惜花,花有歸宿,其實是在婉轉表達自己的憐惜之意,呵護之心。“何處”是意想不到的發現,是撲面而來的驚喜,也是情不自禁的激動。“一時”是敏銳的發現,快捷的反映,還是擔憂、顧慮,這些可愛的燕子啊,生怕桃花被污泥濁水玷污了,一下子把它們銜起,存放在畫梁之上。“畫梁”一詞暗示華堂之上,雕梁畫棟,彩繡輝煌,燕子在這兒筑巢定居,桃花在這兒遇到知己。桃花原本是美麗高潔的事物,當然只能存放在這些華美尊貴的場所。這種安排,體現了詩人的愛心和智慧。如果詩歌結尾不是寫燕子銜花飛上畫梁之上,而是窮苦人家的破屋朽梁,這可能就要委屈了桃花,摧折了桃花。細微之處見匠心,詩人的確是用心良苦,愛心感人。
該詩“避俗避熟”、自出心裁:一,立意新穎,跳出借落花寫惜春或傷春之情的窠臼,通過寫飛花的活潑靈動和美好際遇來抒寫情志,不落俗套。二,構思獨辟蹊徑,別出心裁,將桃花飄落與燕子銜花聯系起來,寫飛花的經歷曲折有致。三,發現獨到,捕捉飛燕銜花的細小情景,并從中發現其審美價值,獨具慧眼。
劉次莊這首小詩布局精巧,構思別出心裁。從詩中可見詩人熱愛大自然,觀察細致入微,對風雨、落花、溪流和燕子都充滿愛意,而且心情平和,得《莊子》濠梁間趣。
創作背景
劉次莊性格剛直耿介,敢于說話,與權貴不合,所以在朝廷前后四次做官時間都不長,仕途不得志。他曾經被貶為江西漕運。據《江西通志》,劉次莊“謫居新淦,筑室東山寺前,俯瞰清流,自謂有濠梁間趣,因號戲魚翁。”這首詩大約創作于此間。至于敷淺原的確切地點,后人已經不甚了了,說法不同,但都是在江西境內。
猜你喜歡
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
綠云影里,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半怯春寒,半便晴色,養得胭脂透。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
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艷波雙秀。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日還相守。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
玉燭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縞衣妝就。東風倦倚,憨憨態、不管敲殘更漏。嫩寒天氣,正睡穩、烏衣時候。深夜靜、銀燭高燒,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點芳心,占多少春光,問卿知否?紅妝莫斗。誰得似、凈骨天然清瘦。神娟韻秀。雅稱個、花仙為首。還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