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梅花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臨近,天氣雖然轉暖,梅花開放,雪花卻還飄著。
隨風還一起零落,太陽照著,卻與雪不一起融化。
枝葉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兒許多,梅枝顯得更重。
現在漸漸與昨日不同,時間臨近傍晚分明勝于早晨。
注釋
轉:意謂轉暖。
舒:開放。
銷:消失、融化。
足影:梅影更多更密。
重條:梅枝顯得更重。
異昨:與昨日不同。
向晚:時間臨近傍晚。判:分明。勝朝:勝于早晨。
“雪里梅花詩”鑒賞
賞析
自古詩人酷愛梅花,自然是為了其高風幽韻所沉醉。但更為詩人所傾倒的,則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潔品格。陰鏗的這首詩,就歌詠了梅花迎寒風、傲飛雪的姿態。
開頭兩句直接入題,描寫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屬性。“春近寒雖轉,梅舒雪尚飄”,春天雖將迫近,嚴冬的寒氣尚存,雪花仍在飄舞,這時梅花早已盛開,可謂是“冰雪獨相宜”。這里,詩人贊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萬花敢向雪中開”的無畏品格。可以想見,那一樹樹傲然開放的梅花,或紅或白,或粉或黃,在漫天飛雪的映襯下,色彩會是多么分明。這梅花,充滿著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作者頓生敬意,也無怪歷代詩人和梅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或贊美它那“凌寒獨自開”的大無畏的精神;或贊美它“畏落眾花后”的積極進取精神;或贊美它那“凌厲冰霜節愈堅”的高潔品格。
三、四兩句,詩人是在寫雪,也是在寫梅:“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春天風大,被刮落的梅花隨著春雪在春風中飛舞,景象真是美妙極了。或是白梅,那飄落之花與雪花齊風飛舞,難以辨認,真是“開時似雪,謝時似雪”;或是紅梅,那鮮紅的花瓣與如玉的雪花交相飄灑,紅白分明的色彩,奇妙變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這與宋代詩人韓元吉所寫的“不隨群艷競芬芳,獨自施朱對雪霜”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殘雪融化了,而留在枝頭上依然微笑的梅花顯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別有一番神韻。觀賞此花,自然心曠神怡。
五、六兩句,則分別寫梅之花、葉情狀。“葉開隨足影”形容梅放葉的時間。梅先花后葉,當花兒凋謝之時,葉子才逐漸長出,這是仍是暮春之時,“隨足影”用詞極為巧妙,“花多助重條”一句,形容梅開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卻繁花滿綴。這一句寫得極為逼真。
最后兩句則形容梅花多變,不斷給人以新貌。“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一樹樹梅花,今天所見和昨天所見有異,早上與晚上有別,描寫出梅花由花苞逐漸開到完全開放的不斷變化。“向晚判勝朝”言其梅花越開越美,不斷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這首小詩,語言平易樸實,然而又有清新明快之感。狀物寫景都很細膩,以梅花傲雪開放到隨風與雪飄落,以及花落放葉之狀、花兒多變等都寫到了,讓作者觀賞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態,創造了美的意境,留下的是不盡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勝朝”或解為“前朝”,可能作于作者由梁入陳之時。從詩意上看,當是作者見雪中梅花盛開的贊賞之作。 ?
陰鏗簡介
南北朝·陰鏗的簡介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后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贊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后人并稱為“陰何”。
...〔? 陰鏗的詩(5篇)〕猜你喜歡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一作:銀裝)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雪賦
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詩,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于豐年,袤丈則表沴于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火井滅,溫泉冰。沸潭無涌,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揜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末縈盈于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鷴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昆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鹍之雙舞,瞻云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
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
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
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
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
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跡猶龍騰。
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
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縑繒。
龜趺入座螭隱壁,空齋晝靜聞登登。
奇蹤散出走吳越,勝事傳說夸友朋。
書來訖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后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
他年劉郎憶賀監,還道同時須服膺。
解語花·梅花
門橫皺碧,路入蒼煙,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臨溪影、一一半斜清淺。飛霙弄晚。蕩千里、暗香平遠。端正看、瓊樹三枝,總似蘭昌見。
酥瑩云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冷云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東風半面。料準擬、何郎詞卷。歡未闌,煙雨青黃,宜晝陰庭館。
梅花九首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瞑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
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
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春溫。
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云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
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云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
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
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
掀篷圖里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獨開無那只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
廉外鐘來月初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游長在白云鄉。
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臺荒。
枝頭誰見花驚處?裊裊微風簌簌霜。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
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