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老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ié lǎo fú yòu攜老扶幼 | 攜:牽引,攙扶。指攙著老人,領著小孩。形容不分老少全部出動。 | 《新唐書·魏征傳》:“貞觀初,頻年霜早,幾內戶口并就關外,攜老扶幼,來往數年,卒無一戶亡去。” |
zhōng lǎo yǐn jū終老隱居 | 終老:直到老死,一輩子。指隱居直到老死。 | 《宋史·劉爚傳》:“爚從熹武夷山講道讀書,怡然自適,筑云莊山房,為終老恤居之計。” |
jiā pín qīn lǎo家貧親老 | 家里貧窮,父母年老。舊時指家境困難,又不能離開年老父母出外謀生。 | 西漢·劉向《說苑·建本》:“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 |
lǎo lǎo dà dà老老大大 | 指年事已高。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十卷:“師曰:‘老老大大漢,住處也不知。’” |
féng táng yǐ lǎo馮唐已老 |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同“馮唐易老”。 | 唐 王維《重酬苑郎中》詩:“揚子《解嘲》徒自遣,馮唐已老復何論。” |
shēng lǎo bìng sǐ生老病死 | 佛教認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后指社會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重大生活現象。 | 《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千萬總成空。” |
guān cāng lǎo shǔ官倉老鼠 | 官倉:放公糧的地方。比喻有所依恃的惡人。 | 唐·曹鄴《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也不走。” |
lǎo sēng rù dìng老僧入定 | 和尚靜坐,使心定于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 曾樸《孽海花》第20回:“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樣。” |
fú lǎo xié yòu扶老攜幼 | 扶:挽著;攜:帶著。攙著老人;領著小孩兒。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結隊歡迎、觀看或逃難。后也用來形容關心照顧老人和孩子。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
fù lǎo xié yòu負老攜幼 | 背著老人,帶著孩子。形容百姓全體出動,流離失所的悲慘情景。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吳太伯傳》:“邠人父子兄弟相帥負老攜幼揭釜甑而歸。”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現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 《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bàn lǎo xú niáng半老徐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 《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老生常談 | 老生:老書生。原指老書生經常談論的事物或觀點。后泛指毫無新意的理論或老話。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
jú lǎo hé kū菊老荷枯 | 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顏衰老。 | 明·沈采《千金記·通報》:“辜負卻桃嬌柳嫩三春景,捱盡了菊老荷枯幾度秋。” |
xú niáng bàn lǎo徐娘半老 | 指中年婦女雖不再嬌美;但尚有風韻。后泛指有風韻的婦女已過中年。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 | 《南史 后妃傳下 梁元帝徐妃》:“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
nián lǎo lóng zhōng年老龍鐘 | 龍鐘:行動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鬼作筵》:“爾母年老龍鐘,不能料理中饋。” |
yǎng lǎo sòng zhōng養老送終 | 同“養生送死”。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 |
lǎo mǎ wéi jū老馬為駒 | 駕馭老馬像駕馭馬駒一樣。比喻把老人當作孩童輕慢對待。 | 《詩經·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 |
qī ér lǎo shǎo妻兒老少 | 見“妻兒老小”。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兒老少,和劉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徑投望江縣天荒湖來。” |
lǎo dāng yì zhuàng??老當益壯 | 老當益壯指年紀大了,志氣應當更壯;比喻年紀老,但體力和精神更加健壯或者干勁更大。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老當益壯”。 |
hé shì lǎo和事老 | 調解人。指無原則地進行調解的人。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煩和事老,裝鬼戲催轉踏謠娘。” |
lǎo jiāng hú老江湖 | 指在外多年,很有閱歷,非常世故的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0回:“須知我也是個老江湖,豈肯上你的當?” |
fú lǎo xié ruò扶老攜弱 | 扶:挽著;攜: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于歧下。” |
zhǐ lǎo hǔ紙老虎 | 指表面強大而無實際本事的東西。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94回:“猶之世俗所稱紙老虎,望之若真,未嘗不可欺人于一時,決不能持于久遠。” |
lǎo yú shì gù老于世故 | 老于:老練;有經驗;世故:處世的經驗。老練而又富于處世經驗。 | 唐 韓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
qīng shān bù lǎo青山不老 | 比喻永存。也比喻時間久長。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他日事成,必當后報。” |
lǎo bù xiǎo shì老不曉事 |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植益內不自安”注:“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 |
lǎo mǎ shí tú老馬識途 |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lǎo hǔ pì gǔ老虎屁股 |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險的處境。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
māo kū lǎo shǔ貓哭老鼠 | 比喻假慈悲。 | 《說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殺來,又同牛鼻道人在此‘貓兒哭老鼠’,假慈悲。” |
guī lǎo lín quán歸老林泉 | 林泉:山林泉石勝境。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趙雄因見滿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辭朝而回,歸老林泉。” |
lǎo chéng liàn dá老成煉達 | 形容人穩重老練,通達事理。 | 太平天國·洪秀全《設赍奏官詔》:“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員,職同天將,專理進本事務,令表們選舉老成煉達元臣保封。” |
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比喻害人的東西,大家一致痛恨。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
lǎo ruò cán bìng老弱病殘 | 老:老人;弱:弱小的幼童;病:病人;殘:殘疾人。泛指弱勢群體。 | 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研人員美國有一百二十萬,蘇聯九十萬,我們只有二十多萬,還包括老弱病殘,真正頂用的不很多。” |
xié lǎo fú ruò攜老扶弱 | 攙著老人,扶著體弱者。亦作“攜老扶幼”、“攜老挈幼”。 | 《晉書·劉琨傳》:“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于路。” |
bǎi nián xié lǎo百年偕老 |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頭到老。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七卷:“上梢里只喚做百年偕老,誰指望是他沒下梢。” |
lǎo shǔ guò jiē老鼠過街 | 比喻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
liàn dá lǎo chéng練達老成 | 老練穩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2回:“當那進退維谷的時候,便是個練達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況于你?” |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驥:駿馬,千里馬;櫪: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shǎo nián lǎo chéng少年老誠 | 見“少年老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9回:“現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見的那個少年老誠的玉郎了。” |
lǎo gǔ bǎn老古板 | 指守舊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4回:“前人制臺是個老古板,見面之后,問了幾句話。” |
lǎo dāng yì zhuàng老當益壯 | 老:老年;當:應當;應該;益:更加;壯:強壯;壯盛;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
lǎo yóu tiáo老油條 | 比喻處世經驗豐富而油滑的人,或者是老毛病總是改不掉的人。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飼養員老陳擺起一副老油條的架子。” |
cháng shēng bù lǎo長生不老 | 長生:永生。原為道教的話,后也用作對年長者的祝愿語。 |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三折:“忍之一字豈非常,一生忍過卻清涼。常將忍字思量到,忍是長生不老方。” |
xiào miàn lǎo hǔ笑面老虎 |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兇狠的人。 | 李良杰《人生》:“現在,我算領教到他這微笑的厲害了——簡直是笑面老虎。” |
féng táng yì lǎo馮唐易老 |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kāi shān lǎo zǔ開山老祖 | 佛教語,指最初建立寺廟的人,即始祖。比喻學派的創始人。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從幫忙到扯淡》:“屈原是‘楚辭’的開山老祖,而他的《離騷》,卻只是不得幫忙的不平。” |
wèi lǎo xiān shuāi未老先衰 | 年紀還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體力負擔過重而導致過早衰老。 | 唐 白居易《嘆發落》詩:“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先衰。” |
què lǎo hái tóng卻老還童 | 返老還童。 | 清·黃鈞宰《金壺遁墨·候仙》:“攝神御氣,救護命寶,可以卻老還童。” |
sān cháo yuán lǎo三朝元老 | 元老: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現在用來指在一個機構里長期工作過的資格老的人。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章帝紀》:“行太尉事節鄉侯熹三世在位,為國元老。” |
fǎn lǎo guī tóng返老歸童 | 見“返老還童”。 | 《云笈七簽》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兩,即體和神清,返老歸童。” |
lǎo jì fú lì老驥伏櫪 | 驥:千里馬;櫪:馬槽。伏櫪:就著馬槽吃食。老的千里馬雖然趴在槽頭吃食;但仍想奔馳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壯志。 | 三國 魏 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lǎo niú pò chē老牛破車 | 老牛拉著破車。比喻做事慢;成績小;工作效率低。 | 《宋書 顏延之傳》:“常乘贏牛笨車,逢峻鹵簿,即屏往道側。” |
tiān cháng dì lǎo天長地老 | 亦即天長地久。 | 明·高濂《玉簪記·詞媾》:“兩情濃同下藍橋,戰兢兢歡娛較少,成就了鳳友鸞交,休忘卻天長地老!” |
lǎo gu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老鴰窩里出鳳凰 | 老鴰:烏鴉;鳳凰:古代鳥王。比喻在卑微的環境中出了高貴的人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三姑娘的混名兒叫‘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里出鳳凰!’” |
dì lǎo tiān huāng地老天荒 | 指經歷的時間極久。 | 元 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詩吟的神嚎鬼哭,文驚的地老天荒。” |
lǎo niú lā pò chē老牛拉破車 |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不講究效率。 | 吳強《紅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時候解決戰斗?還是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的嗎?” |
jiāng shān bù lǎo江山不老 | 江山:山川,山河;老:衰。高山大河千古長存,永不衰老。比喻人長壽或祝人長壽。 | 宋·林外《洞仙歌》詞:“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 |
lǎo jiān jù huá老奸巨猾 | 老:很;極;奸:奸詐;巨:大;極;猾:狡猾。形容閱歷深而手段極其奸詐狡猾的人。 | 《宋史·食貨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 |
qī lǎo bā dǎo七老八倒 | 形容年老體衰。 | 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駝背曲時候,富的也死,貧的也死。” |
lǎo yù néng jiě老嫗能解 | 老嫗:老年婦女;解:解讀;明白。老年婦女都聽得懂。后用以形容詩文通俗明白;淺顯易懂。 | 宋 釋惠洪《冷齋夜話》第一卷:“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
bǎo dāo wèi lǎo寶刀未老 | 比喻雖然年齡大了;但精神、體力或本領仍不減當年。 |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jìng lǎo zūn xián敬老尊賢 | 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 西漢 劉向《說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 |
rén lǎo xīn bù lǎo人老心不老 | 指人雖然老了,但有一顆年輕的心。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卷:“他這個漢子,人老心不老,有朝一日,會靠不住的。” |
lǎo hè chéng xuān老鶴乘軒 | 軒:古代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比喻濫充官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 |
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 移禍:嫁禍。把禍患轉嫁給別人。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嫁禍于無辜的人。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
tián fū yě lǎo田夫野老 | 鄉間農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間百姓。 | 《北齊書·王琳傳》:“當時田夫野老,知與不知,莫不為之歔欷流泣。” |
lǎo zhe liǎn pí老著臉皮 | 厚著臉皮,毫無羞澀之感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那白長吉昔日把遐叔何等奚落,及至中了,卻又老著臉皮,備了厚禮也來稱賀。” |
lǎo chéng jiàn dào老成見到 | 見到:見識周到。閱歷豐富,見解高明。 | 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二出:“有理,有理!老成見到之言,句句合著鄙意。” |
lián pín xù lǎo憐貧恤老 | 同情和體恤貧窮年老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的了。” |
lǎo yī shǎo bo老醫少卜 | 少卜:年輕的卜卦人。年老的醫生經驗豐富,年少的卜者勇于決斷。比喻各有所長,不應偏廢 | 《鹖冠子·世賢》陸佃注:“語曰:‘老醫少卜。’蓋老醫更多病矣。” |
kàn wén lǎo yǎn看文老眼 | 形容評論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如品論訛錯,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
yǎng ér dài lǎo,jī gǔ fáng jī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元·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爹爹,正是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
lǎo pí dāng dào老羆當道 | 比喻猛將鎮守要塞。 | 《北史·王羆傳》:“羆除華州剌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 |
guì zhuàng jiàn lǎo貴壯賤老 | 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匈奴列傳》: “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貴壯健,賤老弱。” |
qí rú shuò lǎo耆儒碩老 | 耆:老;碩: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 漢·揚雄《劇秦美新》:“是以耆儒碩老,抱其書而遠遜;禮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談。” |
lǎo zǐ zhǎng sūn老子長孫 | 養育子孫,使其長大成人。 |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人在戰地,各自為家,養生送死,老子長孫,未嘗有闕。” |
lǎo xiǔ wú néng老朽無能 | 老朽:衰老陳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 鄭愚《潭州大溈山同慶寺大圓禪師碑銘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
lǎo qì héng qiū老氣橫秋 | 老氣:老年的氣概;橫秋:橫亙秋空。形容神態老練嚴肅。也形容為人死板;缺乏朝氣。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
xú niáng bàn lǎo,fēng yùn yóu cún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
nán nǚ lǎo yòu男女老幼 | 泛指所有的人。 | 南朝 梁 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臨街衢,接響傳聲。” |
lǎo niú shì dú老牛舐犢 |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著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憐愛兒女。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老生常譚 | 譚:同“談”。指年老書生的平凡議論。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意的話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
lǎo bā bèi zǐ老八輩子 | 極為古老、陳舊的。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18回:“他啊,那么個麻臉兒,我八輩子也看不上!” |
xié lǎo qiè yòu攜老挈幼 | 攜:攙扶;挈: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指成群結隊而行。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9回:“但見朱仙鎮上的百姓,一路攜老挈幼,頭頂香盤,挨挨擠擠,眾口同聲攀留元帥,哭聲震地。” |
shí tú lǎo mǎ識涂老馬 | 見“識途老馬”。 | 清·錢謙益《夜過磨盤嶺》詩:“攫食饑烏心未飽,識涂老馬足堪捫。” |
lǎo lǎo shào shào老老少少 | 指老人與小孩。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不想那孽龍知道,殺了他的黨族,一呼百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打做一團兒。” |
qī ér lǎo xiǎo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擔。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見王》:“你一向遠出,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 |
kāi guó yuán lǎo開國元老 | 元老: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指建國時資歷聲望高的人。 | 《北史·趙普傳》:“伏見山南東道節度使趙普,開國元老,參謀締構,厚重有識。” |
tiān huāng dì lǎo天荒地老 | 指經歷的時間極久。 | 唐 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
jiāng guì zhī xìng,dào lǎo yù là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 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質。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紀越大性格越剛強。 | 《宋史·晏敦復傳》:“況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請勿言。” |
lǎo mǎ liàn zhàn老馬戀棧 | 戀:留戀。棧:馬棧。老馬不妒忌離開馬棧。比喻老年人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 《晉書·宣帝紀》:“駑馬戀棧豆。” |
bù dài lǐ lǎo yā布袋里老鴉 | 比喻雖然活著,但象死了一樣。 | 清·瞿灝《通俗編·禽魚》:“欽山邃曰:‘布袋里老鴉,雖活如死。” |
lǎo dà tú shāng老大徒傷 | 老大:年紀大;徒:徒然。年老了還一事無成只好悲傷而已。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jiǔ guàn lǎo chéng久慣老誠 | 同“久慣牢成”。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個個人古怪精靈,個個人久慣老誠。” |
bǎi nián dào lǎo百年到老 |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只愿他過了門,兩口子和和順順的百年到老,我就心安了。” |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老虎頭上搔癢 | 比喻不自量力。 |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63回:“今嚴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個仇鸞,尚敵不過他,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 |
yǎng ér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 | 宋·左圭《百川學海》:“臨刑無懼色,曰:‘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 《晚清文學叢鈔 冷眼觀》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 |
tián fù yě lǎo田父野老 | 鄉間農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間百姓。 | 《宋史·蘇軾傳》:“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