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67 個返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ō luàn fǎn zhèng撥亂返正 | 撥:治理;亂:亂世;返:回復;正:正常。整頓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宋·李綱《上皇帝封事》:“撥亂返正,以圖中興。” |
guī zhēn fǎn pú歸真返璞 | 真:本真;璞:未加工的玉。指去掉外飾,恢復其自然原始的面貌。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也。” |
qì mò fǎn běn棄末返本 | 見“棄末反本”。 | 《晉書·食貨志》:“使四海之內,棄末而返本,競農務功。” |
fǎn pú guī zhēn返璞歸真 | 同“返樸歸真”。 |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歸真。” |
liú lián wàng fǎn流連忘返 | 流連:留戀;舍不得離開。返:回;歸。指沉迷于游樂而忘歸。后常形容對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戀。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返謂之流,從流上而忘返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茺,樂酒無厭謂之亡。” |
fèi rán sī fǎn廢然思返 |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形容敗興而歸。 | 茅盾《追求》:“只有極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見了一塊尖石頭遂廢然思返,這種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
què fǎn luán huí鵲返鸞回 | 形容字寫得神采飛動,如盤旋往復的鵲鳥和鸞鳥。 | 宋·楊萬里《謝胡子遠郎中惠蒲大韶墨報以龍涎心字香》:“我無鵲返鸞回字,我無金章玉句子。” |
lè ér wàng fǎn樂而忘返 | 返:回還。快樂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種場合;舍不得離開。 | 《晉書 符堅載記上》:“堅嘗如鄴,狩于西山,旬余,樂而忘返。” |
fèi rán ér fǎn廢然而返 |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原指怒氣消失;恢復常態。現指敗興而歸。 | 莊周《莊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
fǎn xū rù hún返虛入渾 | ①謂詩作空靈,入于渾然之境。②謂人無知無識,渾渾噩噩。 |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返虛入渾,積健為雄。” |
wù jí bì fǎn物極必返 | 見“物極必反”。 | 宋·朱熹《近思錄·道體》:“《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之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是。” |
jī zhòng bù fǎn積重不返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三》:“故余謂偏伐陽者,韓非刑名之學;偏補陽者,商鞅富強之術。初用皆有功,積重不返,其損傷根本則一也。” |
hái chún fǎn pǔ還醇返樸 | 同“還淳反樸”。 | 胡樸安《<中國文學史>序》:“玄宗雅尚儒術,崇實黜華,群臣亦厭虛浮,還醇返樸。” |
yī qù bù fǎn一去不返 | 返:回來。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 梁遇春《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二)》:“看著青春的易逝,才覺得青春的可貴,因此也更想能夠在這一去不返的瞬間里得到無窮的快樂。” |
fǎn guān nèi zhào返觀內照 | 見“返視內照”。 |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見彼之捐棄物欲,返觀內照,近于切己體察。” |
wú gōng ér fǎn無功而返 | 指沒有任何成效而回來。 | 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攸縣、安仁均須越過茶陵,派人去過,無功而返。” |
yī qù bù fù fǎn一去不復返 | 復:重復。返:回來。一去就不再回來了。也形容事物已成過去;不再重現。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tú láo wǎng fǎn徒勞往返 | 來來回回白跑。徒勞:白費力氣。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若遣京軍遠涉邊境,道路疲勞,未必可用,而沿途騷擾,害亦不細,倘至彼而虜已退,則徒勞往返耳。” |
fǎn běn huán yuán返本還源 |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寶峰文禪師法嗣》:“一年將欲盡,萬里未歸人,大眾總是他鄉之客,還有返本還源者幺?” |
zhí mí bù fǎn執迷不返 | 亦作“執迷不反”。猶執迷不悟。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上:“若負固不悛,執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 |
huī gē fǎn rì揮戈返日 | 揮:舞動。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回轉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亦作“探戈反日”、“探戈回日”、“揮戈退日”、“魯戈回日”、“魯陽探戈”。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既同處厝火積薪之會,當勵揮戈返日之忠。” |
fǎn zhào huí guāng返照回光 | 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自我反省。 | 元·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來時,擊響云板,唱兩句道《雨霖鈴》:‘今宵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那其間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
fǎn běn cháo yuán返本朝元 | 猶言返本還源。 |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一折:“便著鐵拐李岳直至下方,度脫此二人,走一朝去,還歸正道,返本朝元。” |
cí wū fǎn bǔ慈烏返哺 | 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 元·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
huí guāng fǎn zhào回光返照 | 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間發光的現象。比喻人臨死前忽然一陣短暫的神志清醒或精神興奮。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現的短暫的興旺現象。 |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fǎn shì nèi zhào返視內照 | 原為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 《禪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靜養一會,早聽四野雞鳴,于是垂目低眉,返視內照。”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fǎn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地回去。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9回:“霽云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怏怏的帶馬出城。” |
yóu bó fǎn yuē由博返約 | 指做學問人廣博出發,繼而務精深,最終達到簡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
fǎn bǔ zhī sī返哺之私 | 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申返哺之私。” |
fǎn zhèng bō luàn返正撥亂 | 返:回復;正:正常;撥:治理;亂:亂世。整頓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向不遇返正撥亂之主,君臣父子之別;弈葉文武之雄,注意生靈之切。” |
hái yuán fǎn běn還元返本 | 見“還原反本”。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6卷:“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歸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謂還元返本,歸根復命之道。” |
mí tú zhī fǎn迷途知返 |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來。比喻犯了錯誤后;知道改正。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
mí ér zhī fǎn迷而知返 |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 《宋書 二兇傳 元兇劭》:“所以淹霆緩電者,猶冀弟迷而知返耳。” |
fǎn pǔ hái zhēn返樸還真 | 同“返樸歸真”。 | 《人民日報》1961.8.19:“就連那位聲‘美言不信’,力主返樸還真的老聘,在他自己寫《道德經》的時候,又何嘗不運用精妙的語言來著書立說,可見他也并不反對真正美的文采。” |
zhú dàng shī fǎn逐宕失返 | 見“逐流忘返”。 | 張爾田《〈詞莂〉序》:“雖絜瓶庸受,逐宕失返,若夫越世扶衰,有足征也。” |
zhú liú wàng fǎn逐流忘返 | 隨波流蕩而忘卻歸來。指隨逐時俗,而不知返歸根本。 | 章炳麟《文學說例》:“不通斯例,則古義不完,逐流忘返,則謬說滋起。” |
jì bù fǎn gù計不返顧 | 見“計無返顧”。 | 明·范景文《<鹿奉常集>敘》:“憤柄人之嫉,最后慷慨殉城,計不返顧。” |
liú lián wàng fǎn留連忘返 | 指喜歡一個地方或環境或伴隨情況而延緩啟程,舍不得離去。 | 《南史·劉紆傳》:“每游山澤,輒留連忘返。” |
jí zhòng nán fǎn極重難返 |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于消極方面。 |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于景定,訖于洪武,而征科之額,十倍于紹煕以前者也。” |
guī zhèng fǎn běn歸正返本 | 歸:回返。返歸于根本之源。 | 晉·常璩《華陽國志·李特雄壽勢志》:“上書勸壽歸正返本,釋帝稱王。” |
huán zhū fǎn bì還珠返璧 | 寶物失而復得。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八回:“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還珠返璧之期。” |
mí ér bù fǎn迷而不返 |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 漢 王粲《為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 |
fǎn bǔ zhī ēn返哺之恩 | 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 《春秋運斗樞》:“飛翔羽翮為陽,陽氣仁,故烏反哺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
fǎn běn huán yuán返本還原 | 本、原:根本,原來面貌。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元·劉志淵《江神志令》:“返本還原真體現,魂魄聚,凈無陰。” |
zhī lún mò fǎn只輪莫返 | 只:一個。連戰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 《梁書·侯景傳》:“趙超伯拔自無能,任居方伯。韓山之役,女妓自隨,裁聞敵鼓,與妾俱逝,不待貞陽,故只輪莫返。” |
zhī lún bù fǎn只輪不返 | 只:一個。連戰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
fǎn lái fù qù返來復去 | 謂多次重復。 |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說醒著吧,他又神志不清,腦子里總是:黑馬——白占魁——農業社,農業社——白占魁——黑馬,返來復去地兜得他禿頂腦袋疼了起來。” |
wù jí jiāng fǎn物極將返 | 見“物極則反”。 | 清·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一》:“子亦知物極將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潰,有所郁。” |
guī xié fǎn zhèng歸邪返正 | 返:回歸。指改正錯誤,返回正確道路。 | 唐·韋表微《麟臺碑銘》:“周雖不綱,孔實嗣圣,《詩》《書》載刪,《禮》《樂》大定,懲惡勸善,歸邪返正。” |
shōu shì fǎn tīng收視返聽 | 收:停止;返:還。不視不聽。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 | 梁啟超《新民說》:“其祈焉則必收視返聽,清其心以對越于神明。” |
qī fǎn dān七返丹 | 傳說中的一種丹藥,有增功保健的功效。 | 東方玉《七步驚龍》第四章:“‘七返丹’功參造化,練氣之士,得此一粒,可抵二十年勤修之功,即普通人服之,亦可明目輕身,得享遐齡。” |
guī quán fǎn zhēn歸全返真 | 回復到完滿的本原的境界。 | 唐·白居易《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序》:“無子孫憂,屈伸寵辱,委順而已,未嘗一日戚戚其心顏,以至于歸全返真,故予所謂達人之徒歟?” |
fǎn lǎo huán tóng返老還童 | 反:扭轉;還:回復原來的狀態。扭轉衰老;回復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 | 《云笈七簽》第60卷:“日服千咽,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 |
huán chún fǎn pǔ還淳返樸 | 回復到人本來的淳厚、樸實的狀態或本性。 | 《梁書·明山賓傳》:“處士阮孝緒聞之,嘆曰:‘此言足使還淳還樸,激薄停澆矣。” |
jì wú fǎn gù計無返顧 | 謂不作回頭、后退的打算。 | 明·趙南星《答蔡聞吾書》:“乃門下遂躍馬東歸,計無返顧。” |
fǎn lǎo guī tóng返老歸童 | 見“返老還童”。 | 《云笈七簽》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兩,即體和神清,返老歸童。” |
wǎng fǎn tú láo往返徒勞 | 徒勞:白花力氣。來回白跑。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唇槍,徒勞往返耳。” |
fǎn guān nèi shì返觀內視 | 見“返視內照”。 | 清·蒲松齡《〈王如水問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觀內視,而九幽十八獄,人人分明見之矣。” |
fǎn pǔ huán chún返樸還淳 | 返:返回,還。樸:樸實。淳:誠實,厚道。指恢復原始的誠實和樸實厚道的社會風氣。 | 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則神清志靜;用之治國,則返樸還淳。” |
fǎn pèi shōu fān返轡收帆 | 喻退歸。 |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自茲二十年后,足下年造不吉,時至,當早圖返轡收帆,移忠作孝。” |
fǎn pǔ guī zhēn返樸歸真 | 返:反回;回復;樸:未加工的木料;引申為質樸;歸:返回、回歸;真:天然。回復事物初始的自然狀態。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也。” |
fǎn xié guī zhèng返邪歸正 | 猶言改邪歸正。 | 唐·譚銖《廬州明教寺轉關經藏記》;“由此八關,返邪歸正,成佛之境矣。” |
qī fǎn hái dān七返還丹 | 見“七返丹”。 | 李涵虛《三車秘旨》:“三車者,三件河車也。第一件運氣,即小周天子午運火也;第二件運精,即玉液河車,運水溫養也;第三件精氣兼運,即大周天運先天金汞,七返還丹,九還大丹也。……人能知三車秘諦,則精氣神三品圓全,天地人三仙成就。” |
jī zhòng nán fǎn積重難返 | 積:長時間積累下來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風或習慣;不容易革除、改變。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0卷:“掌禁兵,筦樞要,遂致積重難返,以至此極也哉。” |
fǎn gōng nèi xǐng返躬內省 | 躬:自身;省:檢查,反省。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失。 | 《清史稿·文宗本紀》:“今年過節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內省,未能上感天和。” |
fǎn běn hái yuán返本還元 | 猶言返本還源。 | 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那時著第十六尊羅漢月明尊者,直至人間點化柳翠,返本還元,同登佛會。” |
fǎn wǒ chū fú返我初服 | 返:歸還;初服:未做官時的衣服。比喻辭官歸隱。 | 三國·魏·曹植《七啟》:“愿返初服,從子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