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空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ái shǒu kōng quán白手空拳 | 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八回:“我從十幾歲上,拿了一雙白手空拳,和吳繼之兩個混;我們兩個向沒分家,掙到了一百多萬。” |
shí shì jiǔ kōng十室九空 |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涼景象。 | 晉 葛洪《抱樸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yī kōng yī bàng一空依傍 | 指在藝術、學術等方面獨創而全不摹仿。 |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第十二章:“關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
jīng qí bì kōng旌旗蔽空 | 旌旗:旗幟;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軍隊陣容的盛大壯觀 | 宋·蘇軾《前赤壁賦》:“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píng kōng niē zào憑空捏造 | 無事實依據地虛構。 |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土司·土官承襲》:“近世作偽者多憑空捏造 ,茍得金錢,兵部武選司吏胥概為準行。” |
bù wù kōng míng不務空名 | 務:追求。不追求虛名。形容踏踏實實地工作。 | 毛澤東《<中國工人>發刊詞》:“工人中間應該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們應該有知識,有能力,不務空名,會干實事。” |
kōng qián jué hòu空前絕后 | 空:空白;絕:斷絕。以前沒有過;以后也沒有。指從古到今非常突出;獨一無二的事物。 | 宋 朱象賢《聞見偶錄 男服從軍》:“古之木蘭,以女為男,代父從軍,十二年而歸,同行者莫知其為女子,詩歌美之,典籍傳之,以其事空前絕后。” |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一錢不落虛空地 | 比喻絲毫不浪費。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員一千兩銀子,好在一錢不落虛空地,將來自有作用。” |
miào shǒu kōng kōng妙手空空 | 指小偷,也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玉公子》:“昨有妙手空空,伏兄臥室,窺伺久矣。” |
kōng xīn jià zǐ空心架子 | 空話、謊言或無實際內容的東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4回:“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么空心架子!” |
kōng yán wú bǔ空言無補 | 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于事沒有幫助。 |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46回:“眾喙嘵嘵,空言無補。” |
kōng tóu rén qíng空頭人情 | 虛假的情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賈璉笑道:‘罷,罷!這空頭人情我不領;你不盤察我,就夠了。’” |
mù kōng yú zǐ目空余子 | 眼里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無人”。 | 馬南邨《燕山夜話·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對方有弱點,就更加盛氣凌人,目空余子。” |
qún kōng jì běi群空冀北 | 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 | 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
zéi bù kōng shǒu賊不空手 | 比喻一定要有所得。 | 宋·朱熹《答何叔京》:“夫孔明之出祁山,三郡響應,……拔眾而歸,蓋所以全之,非賊人諱空手謂也。” |
zhǐ shàng kōng tán紙上空談 | 指不切實際的空論。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6回:“這位欽差年紀又輕,不過上了幾個條陳,究竟是個‘紙上空談’,并未見他辦過實事,怎么就好叫他獨當一面,去辦這個大事呢!” |
qíng kōng wàn lǐ晴空萬里 |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沒有一點云彩。 | 曹靖華《碧海墨林油香飄》:“這里卻像中國仲秋的天氣,秋高氣爽,晴空萬里。” |
xuán jiàn kōng lǒng懸劍空壟 | 比喻心許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變。 | 《史記·吳太伯世家》:“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 |
yī bì lǚ kōng衣敝履空 | 衣服破爛,鞋子穿孔。形容貧窮。 | 東漢·班固《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又以歷遺公卿,被虛偽名。” |
yún guò tiān kōng云過天空 | 比喻事情已經過去,一切恢復平靜。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云過天空。” |
luó jué yī kōng羅掘一空 | 羅:用網捕鳥;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糧食。用盡一切辦法,搜括財物殫盡。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yún jìng tiān kōng云凈天空 | 見“云過天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一切了當,覺得這事作得來海枯石爛,云凈天空,何等干凈解脫,胸中十分的痛快。” |
zuò wú kōng xí座無空席 | 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 《晉書·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
zhú lán dǎ shuǐ yī chǎng kōng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15回:“這個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來了,只怕老爺要將小姐許配與他,你我不是竹藍打水一場空嗎?” |
mǎi kōng mài kōng買空賣空 | ①指商業活動中的一種投機買賣行為。投機者根據某種貨物或股票、證券的漲落行情;通過經濟人或交易所乘機買進或賣出;而買賣雙方都沒有貨物或現款的進出;只是到期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從中獲取暴利。②比喻一無所有而進行招搖撞騙的各種投機活動。 | 魯迅《準風月談 由聾而啞》:“因為多年買空賣空的結果,文界就荒涼了。” |
téng kōng ér qǐ騰空而起 | 騰空:向天空飛升。向高空升起。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見那女子撥轉馬頭,那馬即騰空而起,倏忽不見。” |
qióng lǐ kōng shě窮里空舍 | 窮里:僻巷。指偏僻無人的地方。 | 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長安少年數人,會窮里空舍,謀共劫人。” |
tú tuō kōng yán徒托空言 |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話。指只講空話,而不實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mǎn zhǐ kōng yán滿紙空言 | 滿紙都是廢話。形容文章空洞,毫無內容。 | 張庸《章太炎先生問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題目,互相研究,滿紙空言,何以謂之擾亂治安?” |
mù kōng tiān xià目空天下 | 比喻目中無人、狂妄或自負之甚。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煬帝》:“則億而中,為而成,心無顧恤而目空天下。” |
wǔ yùn jiē kōng五蘊皆空 | 五蘊: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眾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五蘊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dān piáo lǚ kōng簞瓢屢空 | 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海闊天空 | 闊:遼闊。像海一樣遼闊;像天空一樣沒有邊際。指天地寬廣無邊。原比喻人心胸開闊;無拘無束。現常用來形容漫無邊際的議論或隨意漫談;沒有中心。 | 唐 劉氏瑤《暗別離》:“朱弦暗斷不見人,風動花枝月中影;青鸞脈脈西飛去,海闊天空不知處。” |
mǎ kōng jì běi馬空冀北 | 伯樂將冀北之良馬搜選一空。比喻執政者善選賢才,無所遺漏。 | 唐·韓愈《送石處士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
kōng fù pián pián空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比喻并無真才實學。 | 宋 廖行之《青玉案》詞:“崢嶸歲月還秋暮,空腹便便無好句。” |
yī chǎng kōng一場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
sī kōng jiàn guàn司空見慣 | 司空:古代官名;見慣:常見而習慣了。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后比喻常見之事;不足為奇。 | 唐 孟棨《本事詩 情感》:“劉于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
wàn rén kōng xiàng萬人空巷 |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蕩蕩的。現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 宋 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
shū kōng duō duō書空咄咄 |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書空咄咄”為嘆息、憤慨、驚詫的的典實。 |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kōng xīn lǎo dà空心老大 | 指裝腔作勢、無真實本領的人。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蘇聯作家七人集序》:“讀者自有確當的批判,不再受空心老大的欺騙了。” |
sè jí shì kōng色即是空 | 佛家語。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質)的本性(內在真實性)都是空無所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為則,如前歲收的幾個小徒。” |
diàn huǒ xíng kōng電火行空 | 閃電行于天空。比喻極其迅速 | 郭沫若《洪波曲》第15章:“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銀瀉地,處理問題的敏捷有如電火行空。” |
kōng shì qīng yě空室清野 | 在對敵斗爭時,把家里的東西和田里的農產品藏起來,使敵人到來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
dú shǒu kōng fáng獨守空房 | 獨:獨自;守:守候。獨自居住在房子里。 | 《古詩十九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pǐ liàn fēi kōng匹練飛空 | 匹練:一匹白絹。一匹白絹在空中飛舞。形容傾瀉的瀑布。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3卷:“遙觀似匹練飛空,遠聽如千軍馳噪。” |
zuò hào shān kōng坐耗山空 | 指只消費不生產,堆積如山的財富也要耗盡。 | 《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后行》:“家庭方面,自他調入蒙古之后,又無他人可以生產,坐耗山空,望他多多設法,以濟家用。” |
tú chén kōng wén徒陳空文 | 陳:陳述。指只說空話,并不實行。 | 漢·桓寬《鹽鐵論·非鞅》:“言之非難,行之為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 |
mù kōng yī shì目空一世 |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驕傲自大。 | 明 焦竑《李氏焚書序》:“宏甫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懺者。” |
kōng yì jìn yán空臆盡言 | 臆:胸。胸中毫無隱藏,把知道的東西全都說出來。 | 《新唐書·劉蕡傳》:“今蕡所對,敢空臆盡言,漢魏以來,無與蕡比。” |
shí zhuǎn jiǔ kōng十轉九空 | 十次去九次空著手回來。形容賭博經常輸錢。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豈知家私有數,經不得十轉九空,似此三年,漸漸凋耗。” |
zhù fā kōng mén祝發空門 | 謂削發出家為僧尼。 | 清·景星杓《山齋客譚·孫旭》:“耿逆平,旭未授官,忽祝發空門,日修禪誦以老。” |
zhù yòu zhī kōng杼柚之空 | 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 | 語出《詩 小雅 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
bì kōng wàn lǐ碧空萬里 | 萬里:指面積大,距離長。形容天氣晴朗。 | 權延赤《走下圣壇的周恩來 休息與娛樂》:“冰峰林立,白云徜徉其間;碧空萬里,與皚皚白雪上下輝映,幻化流轉著七彩光芒。” |
zhù yòu qí kōng杼柚其空 | 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 | 語出《詩 小雅 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huí入寶山而空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著手而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一無所得。 | 《先撥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寶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cáng zhū kōng yán讬諸空言 | 見“讬之空言”。 | |
jīn luó téng kōng金鑼騰空 | 金鑼:比喻太陽;騰:上升。比喻太陽高照。 | 陶糓《清異錄·天文·潤骨丹》:“冬日云:金鑼騰空,映檐白醉。” |
háo yán kōng huà豪言空話 | 內容空洞的大話 | |
kōng huā yáng yàn空花陽焰 | ||
jiàn guàn sī kōng見慣司空 | 謂經常看到,不足為奇。 |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妙部新奇,見慣司空自品題。” |
hǎi kuò cóng yú yuè,tiān kōng rèn niǎo fēi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 闊:寬廣。大海遼闊隨魚跳躍,天空空曠任鳥飛翔。形容無牽無掛,自由自在。比喻可充分施展抱負 |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引《古今詩話》:“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
dàng rán yī kōng蕩然一空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宋史·楊偕傳》:“且州之四面,屬羌遭賊驅脅,蕩然一空,止存孤壘,猶四肢盡廢,首面心腹獨存也。” |
záo kōng tóu xì鑿空投隙 | 謂尋找時機、捏造罪名。 | 《新唐書·酷吏傳序》:“推劾之吏,以嶮責痛詆為功,鑿空投隙,相矜以殘。” |
kōng kōng dòng dòng空空洞洞 | 空虛,空無所有。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9回:“庭中空空洞洞,不設一物,惟種一株大桂樹,樹下放一個搗藥的玉杵臼,臼旁養一個白色兔兒。” |
zuān kòng zǐ鉆空子 | 指乘隙鉆營投機。 |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這么兩句半話跟大人都說不清楚,讓小人鉆空子。” |
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現也比喻一無所見。 | 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pán kōng yìng yǔ盤空硬語 | 硬語:指行文遒勁有力。形容文章氣勢磅礴,雄健有力。 | 唐·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
rú rù bǎo shān kōng shǒu huí如入寶山空手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比喻本來會有很大的收獲,結果一無所獲。 | 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正是當權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 |
kōng gǔ jué jīn空古絕今 | 古來不曾有過,今世也不會再有。指自古以來是獨一無二。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這人真是經天緯地之才,空古絕今之學。” |
bì kōng rú xǐ碧空如洗 | 碧空:淺藍色的天空。藍色的天空明凈得像洗過一樣。形容天氣晴朗。 | 宋 張元干《水調歌頭》詞:“萬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簾卷玉波流。” |
kòng zhōng jié gòu空中結構 | 結構:構造房屋。比喻憑空虛構。 | 《西游補》第13回:“當時用個騙法,一哄哄出,老翁那知是行者空中結構。” |
kōng xīn tāng tuán空心湯團 |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利或不能落實的諾言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湯團,吃飽來里,吃勿落哉!” |
kōng shǒu tào bái láng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無本買賣。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我們都是急性子,無利不起早,講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kōng yán xū yǔ空言虛語 | 虛:虛假。指不實在的話語。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
kōng fèi cí shuō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kōng xīn tāng yuán空心湯圓 |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利或不能落實的諾言 | 茅盾《“九一八”周年》:“華盛頓也許要來‘周年’:重申《九國條約》,再給高等華人空心湯圓。” |
wā kōng xīn sī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 | 空:什么也沒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驕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
píng kōng yì zào憑空臆造 | 臆:主觀。毫無根據地編造、虛構。 | 清·江藩《經解入門》:“憑空臆造,蔑古又熟甚哉!” |
bái jū kōng gǔ白駒空谷 |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賢能者。比喻賢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賢能者出仕而谷空。 | 《詩經 小雅 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
suàn shā tuán kōng算沙摶空 | 算:計算;摶:聚捏成團。比喻駕御繁難,能為人之所不能。 | 清·黃宗羲《黃澤望擴志》:“澤望乃能算沙摶空,其精也,乃其所謂憤憾之甚者耶。” |
xǐ jié yī kōng洗劫一空 | 洗劫、搶光。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五章:“他要把奇珍齋的全部存貨、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賺回來的錢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塊大洋了!” |
chě kōng yà guāng扯空砑光 | 扯空:說假話。砑光:紙及布匹用石頭磨光,使發光澤,叫“砑光”;比喻沾別人光。指花言巧語,騙人錢財。 | 清·艾衲居士《豆棚閑話》第十則:“那一帶沿河臨水住的,俱是靠著虎丘山上,養活不知多多少少扯空砑光的人。” |
tú tún kōng yán徒讬空言 | 見“徒托空言”。 | |
rén qù lóu kōng人去樓空 | 人走了;樓空著。表示舊地重游時對親友的懷念。 | 唐 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pī kōng pān hài劈空扳害 | 劈空:什么都沒有;扳:通“攀”,牽扯。毫無根據地栽贓陷害。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與眾人不曾識面,不知何人仇恨,指使劈空扳害。” |
mù kōng sì hǎi目空四海 | 四海:指全國各地。眼看四海之內皆空。比喻目中無人、狂妄或自負之甚。 | 宋·陳亮《題喻季直文編》:“何茂恭目空四海,獨能降意于一世豪杰。” |
yīng jī cháng kōng鷹擊長空 | 謂雄鷹振翅飛翔于遼闊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壯志的人在廣闊的領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bǎo shān kōng huí寶山空回 | 寶山:蘊藏、聚積寶物的山。進入寶山卻空著手歸來。比喻置身學府卻一無所獲。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
jué hòu kōng qián絕后空前 | 從前沒有過,今后也不會再有。形容獨一無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況。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蓋偏至之詣,至于絕后空前,亦令人望而卻步,其年亦人杰矣哉!” |
shèng kuàng kōng qián盛況空前 | 形容熱鬧至極 | 陸文夫《為讀者想》:“只有把廳堂擠得滿滿,才算得上是盛況空前。” |
páo guā kōng xuán匏瓜空懸 |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系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 《論語 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náng kōng rú xǐ囊空如洗 | 囊:口袋。口袋里什么也沒有;像水洗過了似的。形容一個錢都沒有;非常貧窮。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但教坊落籍,其費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
jū liú kōng gǔ駒留空谷 |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孔穎達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后因以“駒留空谷”喻賢人在野。 |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孔穎達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兩手空空 | 兩只手都沒有一點東西。指沒有一點錢或財產。 | 清 袁枚《子不語》:“我客死于此,兩手空空。” |
kōng gǔ yōu lán空谷幽蘭 | 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 |
duō duō shū kōng咄咄書空 | 《晉書·殷浩傳》載殷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書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態。 | 《晉書·殷浩傳》載殷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zú yīn kōng gǔ足音空谷 | 比喻難得的人物或言論。 | 明·湯顯祖《答王相如書》:“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鍔《粲如到問偕隱內子目疾代賦以謝之》詩:“眼底浮云成變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空口說空話 | 形容光說不做事,或光說而沒有實際行動證明。 | 孫中山《說知難行易》:“你們廣西有幾百萬人,不是幾個人能夠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說空話可以算得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