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引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iàn yǐn tíng zhēng面引廷爭 | 同“面折廷爭”。 | 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故京兆尹王章資質忠直,敢面引廷爭?!?/td> |
yǐn kēng gāo shēng引吭高聲 | 引吭:放開嗓子。放開喉嚨,高聲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囀喉高歌”。 | 倪匡《暗號之二》一:“這就是合該有事了,我由于酒興高,所以一路“引吭高聲”,唱的是“滿江紅”,從“怒發沖冠”開始,進屋之后,剛好唱到“壯志饑餐胡虜肉”。” |
yǐn wù lián lèi引物連類 |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 |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彼巍ぬK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td> |
yǐn láng jù hǔ引狼拒虎 | 見“引虎拒狼”。 | 李大釗《警告全國父老書》:“而引狼拒虎之禍,勢又緣茲以起,且至不可收拾?!?/td> |
qiān wù yǐn lèi牽物引類 | 謂援引同類事物作比喻。 | 晉·康法邃《<譬喻經>序》:“《譬喻經》者,皆是如來,隨時方便,四說之辭,敷演弘毅,訓誘之要,牽物引類,轉相證據?!?/td> |
yǐn fēng chuī huǒ引風吹火 | 比喻從中煽動,挑起事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殺人\',\'引風吹火\'。” |
yǐn zhòng zhì yuǎn引重致遠 | 引:牽挽;致:達到。指負載沉重而可以到達遠方。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績。 | 《周易·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td> |
jiù jīng yǐn zú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td> |
rǎng mèi yǐn lǐng攘袂引領 | 揎袖捋臂,伸長頭頸。形容激奮盼望貌。 | 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天下學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領,愿受指教,聽教誨?!?/td> |
yǐn xīn tǔ gù引新吐故 | 猶言吐故納新。古代道家的養生之術,即吐納術。 | 晉·陸機《列仙賦》:“引新吐故,云飲霞餐?!?/td> |
qiān yǐn fù huì牽引附會 | 猶言牽強附會。 | 凡人《開通學術議》:“程子以諸葛武侯有儒者氣象,即牽引附會認為儒教,不斥其為刑名之學。” |
yǐn láng rù shì引狼入室 |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內。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 | 元 張國寶《羅李郎》:“我不是引的狼來屋里窩,尋得蛐蜒鉆耳朵?!?/td> |
yǐn duǎn tuī cháng引短推長 | 謂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顯人之長。 | 《南史·劉峻傳》:“武帝每集文士策經史事,時范云、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帝乃悅,加其賞赍。” |
yǐn háng gāo gē引吭高歌 | 引:拉;伸;吭:喉嚨;嗓子。放開噪子;大聲歌唱。 | 晉 張華注《離經》:“搏則利嘴,嗚則引吭?!?/td> |
yǐn guǐ shàng mén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td> |
páng zhēng bó yǐn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zhū lián màn yǐn株連蔓引 | 指廣泛株連。 | 《明史 奸臣傳 胡惟庸》:“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余人。及為《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株連蔓引,迄數年未靖云。” |
yǐn lǐng qiáo shǒu引領翹首 | 引領:伸長脖子;翹首:抬頭。伸長脖子,抬著頭。非常盼望的樣子。 | 《武松演義》第15回:“都監大人張燈結彩,設宴款待英雄,正是引領翹首?!?/td> |
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獨坐窮山,引虎自衛 | 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招來禍患。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3回:“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td> |
yǐn shéng qiē mò引繩切墨 | 木工拉墨線裁直。用以比喻剛直不阿。 | 清·錢謙益《劉公墓志銘》:“引繩切墨,不少假易?!?/td> |
yǐn rù qí tú引入歧途 | 歧途:岔路。帶到錯誤的道路上。 | 王朔《我是你爸爸》:“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對?沒叫她引入歧途,你替她著什么急?” |
fán chēng bó yǐn繁稱博引 | 繁:多;博:廣。指行文中的廣泛援引。 | 清·曾國藩《<湖南文征>序》:“而論文但崇體要,不尚繁稱博引?!?/td> |
yǐn rén rù shèng引人入勝 | 勝:引人進入佳境。優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 |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衛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td> |
yǐn jiù zì zé引咎自責 | 咎:錯誤。主動承擔錯誤;并責備自己。 |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責。” |
fèng yǐn jiǔ chú鳳引九雛 | 《晉書·穆帝紀》:“(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焙笠浴傍P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 | 《晉書·穆帝紀》:“(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td> |
yǐn jīng jù diǎn引經據典 | 引;援解;引用;經:經書;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td> |
yǐn shéng qí bù引繩棋布 | 形容縱橫整齊。 | 宋·蘇軾《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廬舍道巷,引繩棋布?!?/td> |
fà yǐn qiān jūn發引千鈞 | 一根頭發系著千鈞重的東西。比喻極危急。 |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td> |
páng yǐn qǔ zhèng旁引曲證 | 廣泛征引,委曲證明。 | 元·黃溍《日損齋筆記·雜辯》:“大抵《莊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實其說,所謂子州支父、石戶之農者,又為誰乎?” |
tuō wù yǐn lèi托物引類 | 指援引類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 宋 蘇軾《答黃魯直書》:“《古風》二首,托物引類,真得古詩人之風,而軾非其人也?!?/td> |
yǐn shéng pī gēn引繩批根 | 亦作“引繩排根”。比喻合力排斥異己。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后棄之者。” |
chuān zhēn yǐn xiàn穿針引線 | 原指在男女之間進行的撮合;現常用來比喻從中聯系、牽合、拉攏;使雙方接通關系。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吹鳳簫女誘東墻》:“萬乞吳二娘怎生做個方便,到黃府親見小姐詢其下落,做個穿針引線之人?!?/td> |
rì yǐn yuè cháng日引月長 | 謂事物隨時光流逝而日漸增長。語本《國語·齊語》:“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表f昭注:“引,申也;長,益也。” | 語出《國語·齊語》:“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表f昭注:“引,申也;長,益也?!?/td> |
yǐn shēn chù lèi引伸觸類 | 亦作“引申觸類”。謂從某一事物的原則,延展推廣到同類的事物。語本《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td> | 語出《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td> |
yǐn shé chū dòng引蛇出洞 | 比喻引誘壞人進行活動,使之暴露。 | 梁實秋《聾》:“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td> |
qiáo shǒu yǐn lǐng翹首引領 | 仰起頭,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三國 魏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內響應?!睍x 封抽《上疏陶侃府請封慕容廆為燕王》:“廆雖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翹首引領,系心京師?!?/td> |
yǐn wéi kǒu shí引為口實 | 口實:話柄。作為談話的資料。指作為指責、攻擊或嘲笑的話柄。 | 許德珩《回憶蔡元培先生》:“北洋軍閥政府對他在教育事業上力圖革新,極為不滿,尤其對于北京大學男女同校一節,引為口實?!?/td> |
yǐn lǐng ér wàng引領而望 | 引領:伸長脖子。伸長脖子遠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td> |
qiān jīng yǐn lǐ牽經引禮 | 援引經典。 | 《北齊書·杜弼傳》:“高祖罵之曰:‘眼看人瞋,乃復牽經引禮!’叱令出去。” |
cáng zéi yǐn dào藏賊引盜 | 藏:隱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強盜。形容與壞人狼狽為奸。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其中夜靜人稀,趁便藏賊引盜,什么事情做不出來?!?/td> |
yǐn shēn chù lèi引申觸類 | 見“引伸觸類”。 | 清·龔自珍《上大學士書》:“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牽一發而全身為之動者,不得不引申觸類及之也。” |
yǐn yǐ wéi hàn引以為憾 | 以此事為遺憾。 | |
chuān bì yǐn guāng穿壁引光 |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td> |
yuǎn yǐn qū yù遠引曲喻 | 喻:譬喻。說話不敢直言,以遠離當前的事例來作引證,繞彎子以其他事來打比方。 | 《清史稿·太宗本紀》:“諸臣有艱苦之情,亦據實奏聞。茍不務直言,遠引曲喻,剿襲紛然,何益于事?” |
jí yǐn wàng pí汲引忘疲 | 汲引:從井里提水,比喻引薦和提拔人才。引薦和提拔人才而忘記了疲勞。 | 唐 駱賓王《上袞州刺史啟》:“汲引忘疲,獎題不倦?!?/td> |
pāo zhuān yǐn yù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td> |
yǐn hǔ rù shì引虎入室 | 猶言引狼入室。 | 清·夏燮《中西紀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為虎添翼?!?/td> |
màn yǐn zhū qiú蔓引株求 | 順著蔓尋根。比喻一網打盡。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逮社》:“奉命今將逆黨搜,須得你蔓引株求?!?/td> |
yǐn zú jiù jīng引足救經 | 引:拉;經:縊死。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越做越離目的越遠。 | 《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td> |
hū péng yǐn lèi呼朋引類 | 朋:朋友;引:帶領;呼:呼喚;類:同類。指叫喚;招引同類的人。多形容壞人互相勾結。 |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同類呼朋,搖頭鼓翼。” |
yǐn xiàn chuān zhēn引線穿針 | 使線的一頭通過針眼。比喻從中聯系、拉攏。 | 漢 劉向《說苑 善說》:“縷困針而入,不因針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親。明 周楫《西湖二集》卷一二:“萬乞吳二娘怎生做個方便,到黃府親見小姐詢其下落,做個穿針引線之人。” |
yǐn rén zhù mù引人注目 | 引起別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鑼打鼓,引人注目的。” |
gāo xiáng yuǎn yǐn高翔遠引 | 形容避世隱居。 | 漢·孔融《與曹操論盛孝章書》:“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td> |
yǐn nián qiú tuì引年求退 | 引年:自陳年老。自陳年老,請求退休。 | 《金史·完顏守道傳》:“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體,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難從?!?/td> |
yuǎn yǐn shēn qián遠引深潛 | 引:離開。遠遠地離開,深深地潛沉。比喻逃離困境。 | 宋·蘇舜欽《答范資政書》:“某昨得罪后,都下沸騰未已,其謗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傳之,自念非遠引深潛,則不能快仇者之意?!?/td> |
guā lián màn yǐn瓜連蔓引 | 比喻人事上輾轉牽連。 | 明 劉若愚《酌中志 憂危竑議后記》:“四明藉此挑激圣怒,瓜連蔓引,是以擯李太宰,逮周嘉慶。” |
méi jiā qīn yǐn bù chū wài guǐ lái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 指如果沒有自己人從中搗鬼就不會引來外人搗亂。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著嚼說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來說我了,可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td> |
yǐn zhuī cì gǔ引錐刺股 |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td> |
yǐn háng bēi gē引吭悲歌 | 引:拉,伸??裕汉韲担ぷ?。放開嗓子大聲歌唱。 | 冰心《櫻花贊》:“墓地里盡是些陰郁的低頭掃墓的人,間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 |
yǔ wù yǐn lèi讬物引類 | 謂援引類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 |
páng tuī cè yǐn旁推側引 | 從側面啟發引導。 | 梁斌《紅旗譜》:“我旁推側引地轉著問了半天,他只說些革命的道理,不說出他們的根柢在什么地方?!?/td> |
yǐn chē mài jiāng引車賣漿 | 拉大車的;做小買賣的。指平民百姓。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 |
fù zuì yǐn tè負罪引慝 | 謂引咎自責。 | 《書·大禹謨》:“[舜]負罪引慝,祇載見瞽螋。”蔡沈集傳:“負罪,自負其罪,不敢以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為父母之慝也?!?/td> |
yǐn rù mí tú引入迷途 | 帶進虛假之中。 | |
yǐn yǐ wéi chǐ引以為恥 | 以此事為自己的羞恥。 | |
yǐn rì chéng suì引日成歲 | 捱過一天像度過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 《周書·文帝紀上》:“眾之思公,引日成歲,愿勿稽留,以慰眾望也?!?/td> |
zhāo fēng yǐn dié招蜂引蝶 | 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別人的注意。 | 葉文玲《獨特的歌》:“沒準是很愛賣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對不起,本人向來深惡痛絕?!?/td> |
fán zhēng bó yǐn繁征博引 | 引用多方面的資料作為證明。 | |
gāo dǎo yuǎn yǐn高蹈遠引 | 蹈:踩上;引:避開。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 明·李贄《焚書·復焦弱侯》:“況乎以一時之喜怒,以一人之愛憎,而欲視天下高蹈遠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穢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xióng jīng niǎo yǐn熊經鳥引 | 同“熊經鳥申”。 | 元·耶律楚材《繼武善夫韻》:“熊經鳥引聊終老,巖下疏松正好攀?!?/td> |
yǐn rén zhǔ mù引人矚目 | 矚目:注視。吸引人們注意。 | 張賢亮《丫頭·婆姨》:“也許我孤陋寡聞,我還真不知道出了什么引人矚目的明星。” |
yǐn huǒ shāo shēn引火燒身 | 比喻自招災禍;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也可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錯誤;爭取大家的批評;幫助。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莊上人見典史親來捉獲,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燒身,連忙把余琳并馮都送將出來?!?/td> |
yǐn láng zì wèi引狼自衛 | 猶言引虎自衛。 | 王樹楠《武漢戰紀》:“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論諫,且有引狼自衛之喻?!?/td> |
yǐn hǔ zì wèi引虎自衛 | 引:招引。引來老虎,保衛自己。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果反受其害。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嚴顏在巴郡,聞劉璋法正請玄德入川,拊心而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
yǐn gǒu rù zhài引狗入寨 | 猶言引狼入室。 |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抑且那家沒胡姬妾,肯引狗入寨,都拒絕不留。” |
yǐn ér shēn zhī引而伸之 | 伸:展開。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 《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td> |
cháng wǎng yuǎn yǐn長往遠引 | 指引身遠行,一去不返。 | 明 張居正《再乞歸葬疏》:“茲又奉圣母申命之頒,耿耿孤忠,寧敢自負。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長往遠引,忍于背違者也?!?/td> |
yǐn yǐ wéi róng引以為榮 | 以此事為光榮。 |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們一向規規矩矩,也把兒女們調教的規規矩矩,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事。” |
yǐn háng gāo chàng引吭高唱 | 吭:嗓子,喉嚨。喉嚨高聲歌唱。 | 王蕙玲《人間四月天》第二卷一:“一個叫花子又從后臺我來一根連響棍,邊敲邊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國民歌?!?/td> |
yǐn jué zì cái引決自裁 | 引決:同“引訣”,自殺;自裁:自殺。指自殺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財(裁)?!?/td> |
yǐn yù zhī zhuān引玉之磚 | 自己表示謙虛的話。比喻為了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而發表的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
jī yǐn qiú suí箕引裘隨 | 比喻子弟能繼承父兄之業。 | 語出《禮記 學記》:“良治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td> |
yǐn shuǐ rù qiáng引水入墻 | 比喻自招災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墻,開門揖盜么?!?/td> |
yǐn shéng pái gēn引繩排根 | 指勾結起來排斥異己。 | 東漢 班固《漢書 灌夫傳》:“亦欲倚夫引繩排根生平慕之后棄者?!?/td> |
fēn péng yǐn lèi分朋引類 | 分成派別,招引同類。 | 清·昭槤《嘯亭雜錄·不喜朋黨》:“鄂張二相國秉政,嗜好不齊,門下士互相推奉,漸至分朋引類,陰為角斗?!?/td> |
chāo rán yuǎn yǐn超然遠引 | 見“超然遠舉” | 清·姚鼎《伍子胥論》:“昔者嘗怪樂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吳,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時,及至嗣子棄之,于是毅遂超然遠引,而子胥乃戀戀不去,終以諫死于吳。” |
yǐn shǒu yǐ wàng引首以望 | 抬頭遠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傳 郭崇韜》:“況今大號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
yǐn lèi hū péng引類呼朋 | 引:招來;類:同類;呼:叫。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 |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td> |
yǐn lǜ bǐ fù引律比附 | 古代法律用語。援引律令,類比定罪。 | 《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該載不盡事理,若斷罪而無正條者,引律比附?!?/td> |
yǐn guò zì zé引過自責 | 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并作自我批評。 | 漢 王充《論衡 感類篇》:“災變惡征,何為至乎?引過自責,恐有罪?!?/td> |
yǐn shǒu tóu zú引手投足 |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別人。語本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 語出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
yǐn zhēn shí jiè引針拾芥 | 比喻事物互相感應。語本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頓牟,琥珀。一說為玳瑁。 | 語出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頓牟,琥珀。一說為玳瑁。 |
yǐ gǔ yǐn gǔ以瞽引瞽 | 讓盲人給盲人引路。比喻讓愚昧無知的人去引導愚昧無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 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覺世訓》:“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計,以瞽引瞽,訛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詐……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無數怪誕邪說,迷惑害累世人?!?/td> |
yǐn yǐ wéi jiè引以為戒 | 引來作為教訓;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 清 錢大昕《士駕齋新錄》:“為古之士,當引以為戒?!?/td> |
yǐn jiù zé gōng引咎責躬 | 同“引咎自責”。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后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 |
yǐn jǐng shòu lù引頸受戮 | 引:伸長;拉長;戮:殺。伸長脖子;等待被殺。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頸受戮,乃敢拒敵大兵?!?/td> |
yǐn lǐng qǐ zhǒng引領企踵 | 引領:伸長脖子;踵:腳后跟。伸長勃子,踮起腳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 南朝·梁·蕭統《大呂十二月》:“分手未遙,翹心且積,引領企踵,朝夕不忘?!?/td> |
yǐn chuán jiù àn引船就岸 | 移動船身靠岸。比喻自己順勢主動解決問題。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原來三荷包進來的時候,本想做個反跌文章,先說個不成功,好等他哥來還價,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計策。” |
yǐn ér shēn zhī引而申之 | 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引而申之,以究萬原?!?/td> |
màn yǐn zhū lián蔓引株連 | 蔓:蔓生植物的根莖。順著蔓尋根。比喻一網打盡。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體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須蔓引株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