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半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ī jiē bàn jí一階半級 | 階、級:是封建時代的等級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職。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或因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td> |
yī yán bàn zì一言半字 |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 《三遂平妖傳》第二回:“袁公此時那有心情回答他一言半字,舒著雙臂拉開,徑奔石床上,取了如意冊兒,翻身復上天門?!?/td> |
bàn miàn zhī jiù半面之舊 | 半面:見過面;舊:原先,引申為舊友。指只見過一面的舊交。 |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 |
yī cháng bàn duǎn一長半短 | 見“一長二短”。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長半短,豈不于我的風水也有關礙?” |
bàn lù xiū xíng半路修行 |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 參見“半路出家”。 |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語 |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
bàn wén bàn bái半文半白 | 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話夾雜。 |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主要的缺點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td> |
bàn míng bàn àn半明半暗 | 光線不充足。 | 余華《活著》:“燈光在他臉上一閃一閃,那張臉半明半暗,他弓著背咳嗽連連?!?/td> |
huǐ yù cān bàn毀譽參半 |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占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 梁啟超《管子傳·自序》:“管子亦毀譽參半。” |
yī nán bàn nǚ一男半女 | 指一個子女,一個兒子或女兒。 |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 |
bàn miàn zhī jiāo半面之交 | 同別人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意謂交情不深。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2回:“我與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語從何而來?” |
yè bàn gēng shēn夜半更深 | 更:古時夜間計時單位,1夜=5更,1更=2小時。深夜。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認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td> |
bàn bù lún yǔ半部論語 |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td> |
bàn shēng bàn shú半生半熟 | 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 元 元懷《拊掌錄》:“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野(魏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痛蟀l一噱?!?/td> |
yī zhī bàn jié一支半節 | 謂一小部分。 | 梁啟超《新民說》第八節:“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節之權利者,實含有亡國民之根性,明也?!?/td> |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半夜敲門心不驚 | 比喻沒有做過什么虧心的事,心里很踏實。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td> |
bàn gān bàn gà半間半界 | 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 參見“半間不界”。 |
bàn shēn bù shè半身不攝 | 攝:引持。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或半邊肢體癱瘓。 | 《魏書·孟鸞傳》:“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攝,扶載歸家,其夜亡。” |
yī gè bàn gè一個半個 | 謂為數甚少。 | 宋·陳亮《水調歌頭》詞:“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泵鳌ぴ甑馈段骱s記》:“吾輩粗根浮器,不曾見得一個半個智識,可輕易談佛法哉?” |
yī zhī bàn jiě一知半解 | 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bàn tú ér fèi半途而廢 | 半途:半途上;廢: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比喻事業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搜阅┞分y也?!?/td> |
yī zī bàn jí一資半級 | 猶一官半職。泛指官職。 | 唐 無名氏《玉泉子 裴晉公度》:“裴晉公度為門下侍郎,過吏部選人官,謂同過給事中曰:‘吾徒僥幸,至于此輩,優與一資半級,何足問也?’” |
yī nián bàn zǎi一年半載 | 約計一年或半年。表示時間不長。 | 元 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老將軍,你且耐心者。不過一年半載,眾公卿保奏你回朝也。” |
bàn zhēn bàn jiǎ半真半假 |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這里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半真半假喬摸樣,宜嗔宜喜嬌情況,知疼知熱俏心腸?!?/td> |
yuè xián bàn guī月銜半規 | 銜:含;規:圓形。指農歷初八、九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公孫九娘》:“生至戶外,不見朱,翹首西望,月銜半規,昏黃中猶認舊徑,見南向一第,朱坐門石上?!?/td> |
bàn gān bù gà半間不界 | 間、界:今作:“尷尬”。比喻膚淺、不深刻,或做事不徹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4卷:“‘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赫f若是謙辭。然圣人之為人,自有不可及處,直要做到底,不做個半間不界底人?!?/td> |
bàn tuī bàn jiù半推半就 | 推:推辭;就:靠攏;接受。一面推辭;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辭;但內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絕的樣子。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td> |
bàn xīn bàn jiù半新半舊 | 指不新不舊。 | 《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半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 |
bàn dī bù gāo半低不高 | 中等;不高不矮。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我們行戶人家,到是養成個半低不高的丫頭。” |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糠菜半年糧 |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糧食。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 | 劉江《太行風云》:“總是個糠菜半年糧哇,今年可要早動手,多按上兩甕豆葉菜。” |
bàn sān bù sì半三不四 | 指心神不定,無精打采。 | 《西湖二集 李鳳娘酷妒遭天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邊,也是半三不四?!?/td> |
bàn shàng bàn xià半上半下 | 指兩可之間。 | 《朱子全書》卷十:“三年無改,謂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當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庇志硎牛骸拔⒆尤s易,比干則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處,最是難。” |
jiāng shān bàn bì江山半壁 | 江山:國土;半壁:半邊。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倚2蛔孕奶摚跄芙o恐嚇呢?” |
yī bān bàn diǎn一斑半點 | 比喻極小部分。 | 宋·胡宏《胡子知言·復義》:“天命之謂性,流行發見于日用之間,患在學道者未見全體,窺見一斑半點,而執認己意,以為至誠之道?!薄吨熳诱Z類》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點,見得這些,所以不到極處也?!?/td> |
bàn jīn bā miàn半斤八面 |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于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亦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半斤對八兩”。 | |
lì bèi gōng bàn力倍功半 | 指事倍功半。形容費力大,收效小。 | 明 劉基《贈陳伯光詩序》:“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td> |
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秀才人情紙半張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詩文、書畫贈人,所費只是半張紙而已。比喻菲薄的禮物。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 |
bàn bì jiāng shān半壁江山 | 半壁:半邊;江山:國土。指外敵大半入侵或內戰割據所造成的國土分裂狀態。 | 清 蔣士銓《冬青樹 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td> |
bàn dǒng bù dǒng半懂不懂 | 不十分懂。 | 魯迅《吶喊·孔乙己》:“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td> |
bàn wén bù bái半文不白 | 見“半文半白”。 | 魯迅《關于翻譯的通信·來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語言,對于大眾仍舊是不順的。” |
yī lín bàn zhǎo一鱗半爪 | 鱗:魚類的鱗片。爪:鳥獸的腳趾。指繪畫中龍飛騰于云霧中;只顯露出部分鱗片和幾只爪。 | 唐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 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td> |
bàn sǐ bù huó半死不活 |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極大折磨、摧殘的狀況。沒有精神;毫無生氣;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業蕭條。 | 清 劉鶚《老殘游記》:“聽說停刑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監了?!?/td> |
yī guān bàn zhí一官半職 | 一定的官銜職位。多指比較低微的頭銜職稱。 | 元 王實甫《西廂記》:“都則為一官半職,阻隔得千山萬水。” |
yī sī bàn sù一絲半粟 |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粟孝敬父親,到要破費了父親的產業,實在不可自比于人。” |
bàn sǐ bàn shēng半死半生 | 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 漢 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td> |
sān gēng bàn yè三更半夜 | 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 《宋史 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
yī chà bàn cuò一差半錯 | 變故,差錯。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錯,不干小的事?!?/td> |
liáng le bàn jié涼了半截 | 比喻非常失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黛玉聽了,涼了半截??醋嚣N推門進來時,尚拿手帕拭眼。” |
bàn jīn bā liǎng半斤八兩 | 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和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td> |
yí xìn cān bàn疑信參半 | 懷疑相信各占一半。 | 宋 魏了翁《江陵別安撫書》:“少之時,有言人之簠簋不飾者,輒咎其誣人;迨稍涉世,疑信參半,今則信其有是人也。” |
bàn xìn bù xìn半信不信 | 指不完全相信。 | 三國 魏 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茍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
bàn xìn bàn yí半信半疑 | 信:相信;疑:懷疑。有些相信;又有點懷疑。對真假不能肯定。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6卷:“若他們聽過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
shì bèi gōng bàn事倍功半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 《孟子 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bàn chēn bàn xǐ半瞋半喜 | 瞋:通“嗔”,生氣。形容歡喜中又帶責備。 | 《動搖》:“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td> |
dé shī cān bàn得失參半 | 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 | |
cùn sī bàn sù寸絲半粟 |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兒子不能掐得寸絲半粟孝敬父親,倒要破費了父親產業,實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極!” |
bàn chóu mò chǎn半籌莫展 | 半條計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沒有一點辦法。 | 孫中山《<孫文學說>自序》:“惟自民國成立之日,則予之主張建設,反致半籌莫展,一敗涂地。” |
yī bān bàn diǎn一班半點 | 猶言一點半點,常暗指男女關系。班,通“斑”。 | 宋·黃庭堅《望遠行》詞:“且與一班半點,只怕你沒丁香核。”宋·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二出:“近日來與小生有一班半點之事,爭奈撇不下此婦人?!?/td> |
piàn lín bàn zhǎo片鱗半爪 | 喻事物的極小部分。 | 清·陳田《明詩紀事·孫宜》:“余觀其詩,剽擬字句,了無意味,求杜之片鱗半爪不可得?!?/td> |
bàn mèng bàn xǐng半夢半醒 | 謂睡眠尚未清醒。 | 《賣命·半夢半醒》:“說來說去,我究竟在半夢半醒之間,做了些甚么呢?” |
bàn yè sān gēng半夜三更 | 三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半夜子時為三更;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shì bàn gōng bèi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卻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費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td> |
yī zhī bàn jiàn一知半見 | 謂不成熟的一點見解。 | 清·方以智《東西均·道藝》:“詎知后世之門庭張網者,偶竊一知半見,謂人悟門,便住門限上,登曲錄床,此生不可復下?!?/td> |
bàn chī bù diān半癡不顛 | 癡:呆傻;顛:同癲,瘋癲。裝瘋賣傻的意思。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歌重會珍珠衫》:“這婆子俐齒伶牙,能言快語,又半癡不顛的慣與丫環們打諢,所以上下都喜歡他。 |
bàn jī bàn bǎo半饑半飽 | 謂不求甚飽或吃不飽飯。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論起吳衙內,只算做半饑半飽,未能趁心像意?!?/td> |
yī xīng bàn diǎn一星半點 | 形容極少。 |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為也許言語之間得罪了她,而她以為即使有一星半點的頂撞也犯不著這么客氣。” |
bàn jié rù tǔ半截入土 |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宋 蘇軾《東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 |
hú lún bàn piàn囫圇半片 | 囫圇:完整的,整個兒的。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指只聽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 畢方《千重浪》第十章:“(邢連成)這才囫圇半片地聽出點意思。”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
bàn shàng luò xià半上落下 | 猶半途而廢。 | 《朱子全書》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個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事?!?/td> |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運記》:“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td> |
bàn tú ér bà半涂而罷 | 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同“半涂而廢”。 |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半涂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深。” |
jiǎn shī bàn dé減師半德 | 指只學到老師的一半水平。 | 宋 陳善《捫虱新話 右軍書東坡字魯直詩》:“若乃學退之而不至者為孫樵;學淵明而不至者為白樂天,則又所謂減師半德也耶!” |
bàn jiě yī zhī半解一知 |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 寧調元《燕京雜詩》:“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轍釜中魚?!?/td> |
bàn yí bàn xìn半疑半信 | 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td> |
bàn píng zǐ cù半瓶子醋 | 比喻稍有一點知識而知識并不豐富,略有一點本領而本領并不高強的人。 | 楊朔《我的改造》:“可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我,這些年轉彎抹角的,直到現在還是個半瓶子醋?!?/td> |
bàn tǔ bàn lù半吐半露 | 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 《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已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td> |
bàn sǐ bàn huó半死半活 |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慘或死氣沉沉,沒有生氣。 | 清·劉鶚《老殘游記》:“聽說??念^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監了?!?/td> |
yī zhī bàn jié一肢半節 |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 明·袁宗道《讀孟子》:“三代而下,市鮮中行,得鄉愿之一肢半節,皆足以成世?!?/td> |
bàn bì hé shān半壁河山 |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清 鈕琇《觚剩 虎林軍營唱和》:“昊《懷古》四首《詠岳忠武》云:‘將軍野戰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td> |
bàn wén bù zhí半文不值 | 比喻毫無價值或無能、品格卑下。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倘若事事讓他,他一定拿你看得半文不值?!?/td> |
bàn sī bàn lǚ半絲半縷 | 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 清 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td> |
dōng nán bàn bì東南半壁 | 半壁:半邊。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東、以南的半邊江山。 | 元·施君美《幽閨記·虎狼擾亂》:“金朝那解番狼將,血濺東南半壁天。” |
yī diǎn bàn diǎn一點半點 | 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數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td> |
bàn sǐ là huó半死辣活 | 指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 | 參見“半死半生”。 |
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秀才人情半張紙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誼。秀才多以詩文、書畫贈人,所費只是半張紙而已。比喻菲薄的禮物。 | 明·玩花主人《妝樓記·考試》:“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張紙’,聊備一杯水酒,和你作別?!?/td> |
yī yán bàn cí一言半辭 | 見“一言半語”。 | 《史記·魏公子列傳》:“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
bàn tūn bàn tǔ半吞半吐 | 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五卷:“仿王孟以為高,而半吞半吐者,謂之貧賤驕人。” |
bàn bì shān hé半壁山河 |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李光《集詩述感》:“半壁山河話戰爭,布衣空負魯連名?!?/td> |
hè zhī yè bàn鶴知夜半 | 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 | 《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
bàn bàn lù lù半半路路 | 事物進行的過程中間。 | |
bàn shēn bù suí半身不遂 | 遂:順;如意;指能活動。半邊身體不能活動自如。 | 漢 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 中風歷節》:“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俠然?!?/td> |
bàn shēng cháng dǎn半生嘗膽 | 半生:半輩子;膽:苦膽。半輩子嘗苦膽。指受了半輩子的勞苦。 |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志氣類·嘗膽》:“自嘆勞苦曰半生嘗膽。” |
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半夜敲門不吃驚 | 比喻沒有做過什么虧心的事,心里很踏實。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td> |
bàn miàn bù wàng半面不忘 | 半面:見過面。見過面就不遺忘。形容記憶力極強。 | 《北齊書 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td> |
shēn gēng bàn yè深更半夜 | 深夜。 | 元 李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喚我做什么?” |
bàn xīn bù jiù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只見一個七八十歲的白須老兒,戴一頂牙色絨巾,穿一件半新不舊的褐子道袍?!?/td> |
yī shí bàn shà一時半霎 | 猶一時半刻。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我覷這萬水千山,都只在一時半霎?!?/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