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84 個夕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chén tí xī mìng晨提夕命 | 猶言朝夕教誨。 | 明·陳子龍《應本序》:“子龍得備吏于越,得侍先生左右,晨提夕命者且三載,又豈易遇哉!” |
zhǐ zhēng zhāo xī只爭朝夕 | 比喻抓緊時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 |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zhāo guān xī lǎn朝觀夕覽 | 朝:早晨。早晨看晚上也看。形容對寶貴的東西愛不釋手。 | 唐·張彥遠《名畫記》:“高平公進書畫表曰:‘前代帝王多求遺逸,朝觀夕覽,收鑒于斯。” |
zhāo sī xī xiǎng朝思夕想 | 朝:早晨。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戀情。 | 明·陸采《懷香記·蘭閨復命》:“青瑣窺觀生悒怏,苦殺也朝思夕想。” |
huò zài zhāo xī禍在朝夕 | 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時間。指禍患來臨在即。 | 《舊五代史·晉書·楊光遠傳》:“承勛慮禍在朝夕,與諸弟同謀,殺節度判官邱濤。” |
yín yōu xī tì寅憂夕惕 | 寅:寅時,泛指早晨;惕:擔心。多指執政者憂心忡忡,早晚提心吊膽。 | 《南齊書·明帝紀》:“仰系鴻丕,顧臨兆民,永懷先構,若履春冰,寅憂夕惕,罔識攸濟。” |
zhāo huá xī xiù朝華夕秀 | 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 晉·陸機《文賦》:“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 |
zhāo xī zhī cè朝夕之策 | 朝夕:一早一晚;策:計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只圖眼前利益的計策。 | 漢·班固《答賓戲》:“意者且運朝夕之策。” |
zhāo fā xī zhì朝發夕至 | 早上出發;晚上到達。 | 唐 韓愈《鱷魚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鱷魚朝發而夕至也。” |
zhī zhēng dàn xī只爭旦夕 | 亦作“只爭朝夕”。力爭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的。 | 明·徐復祚《投梭記·卻說》:“今朝寵命來首錫,掌樞衡只爭旦夕。” |
zhāo zhāo mù xī朝朝暮夕 | 每天的早晨和黃昏,指短暫的時間。 | |
zhòu gàn xī tì晝干夕惕 | 日夜勤勉戒慎。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zhāo lìng xī gēng朝令夕更 | 朝:早上;夕:黃昏。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變,讓人無所適從。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后來他只能置北京政府的威信于不顧,隨著局勢的變化而‘朝令夕更’。” |
zhāo wén xī mò朝聞夕沒 | 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并序》:“朝聞夕沒,先民所思,何用誄德?” |
xī yáng gǔ dào夕陽古道 | 夕陽:傍晚的太陽。傍晚的太陽,古老的道路。比喻凄涼愁苦的景象。 |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張千,你再去看來。” |
zhāo qián xī dàng朝干夕愓 | 指終日勤奮謹慎,不敢懈怠。 | 語出《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zhāo yíng xī xū朝盈夕虛 | 盈:滿;虛:空虛。早上充盈,晚上空虛。形容對人忽冷忽熱,反復無常。 | 漢·應劭《風俗通·窮通》:“愿君勿怨,請于市論,朝而盈焉,夕而虛焉,求在故往,亡故去。” |
yī zhāo yī xī一朝一夕 | 一個早晨;一個傍晚。指很短的時間之內。 | 《周易 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zhāo chéng xī huǐ朝成夕毀 | 形容翻新之速。 | 宋 蘇軾《御試制科策》;“后宮之費不下一敵國,金玉錦繡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毀,務以相新。” |
zhāo bù tú xī朝不圖夕 | 圖:圖謀。早晨不能為晚上打算。形容形勢危急或境況窘迫。 | 唐·柳宗元《上廣州趙宗儒尚書陳情啟》:“某天罰深重,余息茍存,沉竄俟罪,朝不圖夕,伏謁無路。” |
fěi zhāo yī xī匪朝伊夕 |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極言時間之短。 | 《周書·文帝紀上》:“今若召悅授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
zhāo wén xī sǐ朝聞夕死 |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
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朝聞道,夕死可矣 |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論語 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dàn xī zhī jiān旦夕之間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間,形容在很短時間內。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xī tì zhāo qián夕惕朝乾 | 指終日勤謹慎,不敢懈怠。 | 《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jīn xī hé xī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贊嘆語。謂此是良辰。 | 《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
yī xī yī cháo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zhāo xī xiāng chǔ朝夕相處 | 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關系密切。 | 孫犁《秀露集·<從維熙小說選>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過是因為與我朝夕相處,耳聞目染的結果。” |
huò zài dàn xī禍在旦夕 | 災難在很短時間內就要降臨。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舍人、觀察亦保終吉,但資政氣貌甚惡,禍只在旦夕。” |
zhāo qiáng xī tì朝前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 《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zhāo xī bù bǎo朝夕不保 | 朝:早上;夕:黃昏。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頃在并汾,適逢屯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勇俱窮,朝夕不保。” |
zhòu qián xī tì晝乾夕惕 | 形容日夜勤勉戒慎。 | 語出《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前蜀 杜光庭《賀臣體漸痊愈表》:“晝乾夕惕,焦勞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憂軫而寒暄爽候。” |
yī dàn yī xī一旦一夕 | 同“一朝一夕”。 | 《史記·太史公自序》:“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
xī mèi xiāo xīng夕寐宵興 | 指終日勤謹慎,不敢懈怠。 | |
zhāo xī bù juàn朝夕不倦 | 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奮努力,孜孜不倦。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 |
xī tì zhāo qián夕惕朝干 | 指終日勤謹慎,不敢懈怠。 | 《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zhāo bù jí xī朝不及夕 | 形容情況危急。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
zhāo róng xī bì朝榮夕斃 | 斃:死亡。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 晉·潘岳《朝菌賦》:“奈何兮繁華,朝榮兮夕斃。” |
zhāo bù móu xī朝不謀夕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生什么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5回:“這么一把年紀,死期也要到快了,才鬧出個朝不謀夕的景況來;不餓死就好了,還望翻身么!” |
tōu ān dàn xī偷安旦夕 | 偷安:茍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時間短。只圖眼前的一時安逸。 | 三國魏·鐘會《移蜀將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俱碎。” |
zhòu jǐng xī tì晝警夕惕 | 日夜警惕戒慎。 | 宋·沈括《延州謝到任表》:“敢不盡慮力行,求神圣責任之實;晝警夕惕,思天地亭育之恩。” |
zhāo bù bǎo xī朝不保夕 |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
zhāo yōng xī sūn朝饔夕飧 | 指才疏力薄,除吃飯外別無所能。 | 明 李東陽《后東山草堂賦》:“吾儕細人,朝饔夕飧,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 |
jīn xī yǒu jiǔ jīn xī zuì今夕有酒今夕醉 | 今天有酒則今天痛飲。形容人只顧眼前享樂,沒有長遠打算。 | 茅盾《子夜》:“你的危言諍論,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反使得他決心去及時行樂,今夕有酒今夕醉!” |
zhāo bù lǜ xī朝不慮夕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生什么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晉 李密《陳情事表》:“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
xī tì ruò lì夕惕若厲 | 若:如;厲:危。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稍懈。 | 《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zhāo sī xī sī朝斯夕斯 | 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恒心。 | 《三字經》:“朝于斯,夕于斯。” |
dàn xī zhī wēi旦夕之危 | 旦夕:比喻短時間內。危:危險。形容危險逼近。 | 《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
lián zhāo jiē xī連朝接夕 | 朝:早晨;夕:晚上。早晨接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連續干。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
yuè xī huā chén月夕花晨 | 見“月夕花朝”。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局詐》:“程為人風雅絕倫,議論瀟灑,李悅焉。越日折柬酬之,歡笑益洽。從此月夕花晨,未嘗不相共也。” |
shēn dàn dá xī申旦達夕 | 申:至;夕:夜。自夜到晨,從晨到夜。 | 《梁書·張贊傳》:“不事王侯,負才任氣,見余則申旦達夕,不能已己。” |
fěi yí zhāo xī匪伊朝夕 | 不止一個早晨一個晚上。指是子不少。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我有志,匪伊朝夕。” |
chén jīng xī lì晨兢夕厲 | 謂終日勤勉謹慎。 | 《宋書·袁粲傳》:“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滯猶積,晨兢夕厲,每惻于懷。” |
zhāo sī xī jì朝思夕計 | 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 南朝·陳·徐陵《答諸求官人書》:“仆七十三歲,朝思夕計,并愿與諸賢為真善知識。” |
huā chén yuè xī花辰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 清 王韜《淞濱瑣話 藥娘》:“每值花辰月夕,輒置酒宴賞。” |
zhāo qián xī dàng朝乾夕愓 | 指終日勤奮謹慎,不敢懈怠。 | 語出《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zhāo jīng xī tì朝兢夕惕 | 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不敢疏忽懈怠。 | 宋·朱熹《戊申封事》:“尚當朝兢夕惕,居安慮危,而不可以少怠。” |
wēi zài dàn xī危在旦夕 | 形容危險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時間之內。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
zhāo chū xī gǎi朝出夕改 | 朝:早晨。早晨頒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無常,局勢混亂。 | 《周書·權景宣傳》:“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驕傲恣縱,多自矜伐,兼納賄貨,指麾節度,朝出夕改。” |
rì gàn xī tì日干夕惕 | 干干,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
zhāo zòu xī zhào朝奏夕召 | 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 見“朝奏暮召”。 |
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 與你談一晚上話,讓我受益匪淺。形容跟別人交談的時間雖短,受益卻很多。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
zhāo guò xī gǎi朝過夕改 | 形容改正錯誤快。 | 東漢 班固《漢書 翟方進傳》:“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君何疑焉?” |
rì qián xī tì日乾夕惕 | 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 | 語出《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mìng zài zhāo xī命在朝夕 | 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間。形容生命垂危。 | 東漢·班固《漢書·龔勝傳》:“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隨使君上道,必死道路。” |
zhāo gēng xī gǎi朝更夕改 | 朝:早上。早晨剛變過,晚上又改變。形容施政或言行經常變動不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回:“適來又在王伯當面前,說他做人好,怎么朝更夕改,又說他不好?” |
yuè xī huā zhāo月夕花朝 | 月明的夜晚,花開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你則待要愛纖腰,可便似柔條,不離了舞榭歌臺,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當日個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頭燭滅香消。” |
zhāo lìng xī gǎi朝令夕改 |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mìng zài dàn xī命在旦夕 |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 唐 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
wáng zài dàn xī亡在旦夕 | 旦:早晨;夕:晚上。滅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 《元史·外夷傳一·高麗》:“大軍已駐乎心腹,鼎魚幕燕,亡在旦夕。” |
zhāo qián xī tì朝干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不敢疏忽懈怠。 | 《周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huā chén yuè xī花晨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 清 汪汝謙《畫舫約》:“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
zhāo róng xī miè朝榮夕滅 | 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 《晉書·王沈傳》:“朝榮夕滅,旦飛暮沉。” |
zhāo shēng xī sǐ朝生夕死 | 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 《山海經 海外東經》:“[君子國]有熏華草,朝生夕死。” |
zhāo xíng xī gǎi朝行夕改 | 朝:早晨。早晨頒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無常,局勢混亂。 | 《晉書·趙王倫傳》:“白書青紙為詔,或朝行夕改者數四,百官轉易如流矣。” |
wáng bù dài xī亡不待夕 | 亡:滅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滅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會滅亡。 | |
zhāo huī xī yīn朝暉夕陰 | 暉:日光。早晚陰晴變化。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zhāo róng xī cuì朝榮夕悴 | 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 《魏書·韓顯宗傳》:“然官位非常,有朝榮而夕悴。” |
zhāo qián xī tì朝乾夕惕 |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 《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zhāo wén xī gǎi朝聞夕改 |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
zhāo xī gòng chǔ朝夕共處 | 朝:早晨。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 | |
xī yáng xī xià夕陽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huā zhāo yuè xī花朝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 《舊唐書 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