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里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iǎo lǐ xiāng yī表里相依 | 指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 《資治通鑒 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晉者,齊楚之藩蔽,齊楚者,三晉之根柢;形勢相資,表里相依。” |
jué cè qiān lǐ決策千里 | 決定千里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 唐·楊炯《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蕭相立功于萬代,留侯決策千里。” |
wàng biǎo zhī lǐ望表知里 | 通過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推知本質。 | 唐·楊炯《從甥梁锜墓志銘》:“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條報葉,望表知里。” |
biān pì rù lǐ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盛宣懷《上張香帥書》:“侄忝承付托,責無旁貸,必當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辦大廠,為天下創。” |
qiān lǐ jiè chóu千里借籌 | 籌:策劃。和遠方朋友進行商量。 | 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鎮江淮,千里借籌。” |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挑得籃里便是菜 | 比喻得到一點就行,毫不挑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挑得籃里便是菜,一個信送將進去,登時把陳定放了出來。” |
xiào lǐ cáng dāo笑里藏刀 |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緣:緣分。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會相聚在一起。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也聚不到一塊。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zhuō jiāng guān lǐ qù捉將官里去 | 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 宋·趙令榁《侯鯖錄》第六卷:“樸言:‘獨臣妻有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朝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 |
yī xiè bǎi lǐ一瀉百里 | 見“一瀉千里”。 | 唐·韓愈《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云濤。” |
biǎo lǐ xiāng jì表里相濟 | 表里:指內外;濟:救助。指內外互相補充。 | 晉 桓溫《辭參朝政疏》:“不有行者,誰捍牧圉,表里相濟,實深實重。” |
biǎo lǐ wéi jiān表里為奸 | 表里: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做壞事。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為祠祭郎中,以太監李廣交結壽寧侯表里為奸,特疏請斬廣以謝宗廟。” |
dù lǐ lèi xià肚里淚下 | 眼淚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說不出。 |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淚流。” |
hù wéi biǎo lǐ互為表里 | 甲為乙的外表;乙為甲的內里;乙為甲的外表;甲為乙的內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晉 陳壽《三國志 董允傳》:“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為表里。” |
yáng qún lǐ pǎo chū luò tuó lái羊群里跑出駱駝來 | 比喻在尋常的人或事物中出現了個不同尋常的人或事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8回:“如今你還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
chì dì qiān lǐ赤地千里 |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 《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
yī cháo qiān lǐ一朝千里 | 猶一日千里。 | 唐·曹唐《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詩之三:“一朝千里心猶在,爭肯潛忘秣飼恩。” |
qiān lǐ mìng jià千里命駕 | 命駕:命人駕車。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晉書·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 |
fēng lǐ yáng huā風里楊花 | 像風中的楊樹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發展變化不定。 | 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風里楊花,水上幻泡。” |
kuǐ bù qiān lǐ跬步千里 |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 《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fēng hóu wàn lǐ封侯萬里 | 封:古代帝王分封部下;封侯:立功而得功名;萬里:指邊遠地區。在邊疆立功以求功名。形容志向高遠,氣度非凡。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 |
tiáo tiáo qiān lǐ迢迢千里 | 迢迢:遙遠的樣子。形容路途遙遠。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金釧記》:“迢迢千里到燕都,教人跋涉多勞苦。” |
xiù lǐ xuán jī袖里玄機 | 玄機:道家所謂的奧秘。袖里藏有奧妙的道理。指暗中采用的玄妙謀略。 | 清·陳瑞生《再生緣》第66回:“又不知,袖里玄機怎主張。” |
wō lǐ fǎn窩里反 | 發生在家族或集團內部的沖突 |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那一來變成‘窩里反’了,不好,不好。” |
biān bì zhuó lǐ鞭辟著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 清 李颙《南庠匯語》十六:“一則文字知見義襲于外,原不曾鞭辟著里,真參實悟。” |
yùn chóu qiān lǐ運籌千里 | 見“運籌決勝”。 |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qīng yún wàn lǐ青云萬里 | 比喻前程遠大。 | 元 高明《琵琶記》第二出:“論做人要光前耀后。勸我兒青云萬里,早當馳驟。” |
wǔ lǐ yún wù五里云霧 | 令人迷惑的糾紛或混亂,迷離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3回:“那窗外的孫杰卻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霧中。” |
yú ròu xiāng lǐ魚肉鄉里 |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仲長統傳》:“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
guài lǐ guài qì怪里怪氣 | 形狀、裝束、聲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 | 徐懷中《我們播種愛情》第一章:“朱漢才用手電筒照著圖解,叫著各種怪里怪氣的名稱。” |
lǜ yī huáng lǐ綠衣黃里 | 綠、黃:古時以黃色為正色,綠為閑色。以綠色為衣,用黃色為里。舊喻尊卑反置,貴賤顛倒。 | 《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
dù lǐ huí chóng肚里蛔蟲 | 蛔蟲因寄生在人的腸胃中,故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心里活動知道得十分清楚。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蟲。” |
zhóu lú qiān lǐ軸轤千里 | 形容船多,首尾相連。 | 《晉書·陸機傳》:“軸轤千里,前驅不過百艦。” |
xià lǐ bā rén下里巴人 | 下里:鄉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
qiān lǐ zhī jū千里之駒 | 駒:少壯馬。比喻英俊的少年。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之鳧乎?” |
qiān lǐ shén jiāo千里神交 | 相隔千里,精神契合。謂友情深厚。 | |
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雞蛋里找骨頭 | 比喻故意挑剔。 | 老舍《老舍自傳》第一章第三節:“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里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了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 |
jué shèng qiān lǐ決勝千里 | 決定千里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zhuǎn zhàn qiān lǐ轉戰千里 | 形容連續作戰,經歷了很長的歷程。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轉斗千里,矢盡道窮。” |
wèng lǐ xī jī甕里醯雞 | 比喻見聞狹隘的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 |
qiào lǐ cáng dāo鞘里藏刀 | 刀室中藏著利刀。比喻暗藏殺心。 | |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 《隋書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驗!” |
cù guó bǎi lǐ蹙國百里 | 蹙:縮;國:國土。指喪失國土或邊疆。 | 《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
pī lǐ pā lā劈里啪啦 | 象聲詞,形容爆裂、拍打等的連續聲音。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支盒子槍搶先從窗眼里打著斤斗蹦出來,緊接著劈里啪啦,一支支大槍扔了一地。” |
máo lǐ tuō zhān毛里拖氈 | 在毛里拖氈行進困難。比喻畏縮不前的樣子。 |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戰,一步步似毛里拖氈。” |
wàn lǐ péng yì萬里鵬翼 | 比喻前程遠大。 | 唐·元稹《送友封》詩:“鵬翼張風欺萬里,馬頭無角已三年。” |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
qiān lǐ bù tóng fēng,bǎi lǐ bù tóng sú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 指各地各有各的風俗習慣。 | |
shā lǐ táo jīn砂里淘金 | 從砂子里淘出黃金。比喻從大量材料中選取精華。 | 《詩刊》1977年第9期:“他曾經廢寢忘食撈砂樣,砂里淘金喜見一組一組新油層。” |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慌里慌張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lín lǐ xiāng dǎng鄰里鄉黨 | 周制1鄰=5家,1里=5鄰,1黨=500家,1鄉=12500家。泛稱一鄉的人。 |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世》:“毋!以與你鄰里鄉黨乎!” |
biān pǐ xiàng lǐ鞭擗向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宋張栻《答胡季隨書》:“近來士子肯向學者,亦時有之,但實作工夫耐久者極難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覺病痛多耳。” |
sǐ lǐ táo shēng死里逃生 | 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脫;幸免于死。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 |
tú gē lǐ yǒng涂歌里詠 | 同“涂歌邑誦”。 |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老安少懷,涂歌里詠。莫不歡若親戚,芬若椒蘭。” |
huà lǐ yǒu cì話里有刺 |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郭全海聽見話里有刺,把筷子放下,但還是按下心頭的火。” |
yún chéng wàn lǐ云程萬里 | 形容前程非常遠大。 | 清·陳朗《雪月梅》第四回:“蔣士奇道:‘可喜!可喜!將來云程萬里,正未可量。’” |
wàn lǐ péng chéng萬里鵬程 | 比喻前程遠大。 | 明 馮惟敏《桂枝香 春怨》曲:“拼著你萬里鵬程,撇下俺一腔春恨。” |
shēng chí qiān lǐ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晉·皇甫謐《高士傳》:“段干木賢者也,不趨勢力,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里。” |
xī jī wèng lǐ醯雞甕里 | 醯雞:酒甕里生的一種小蟲子。比喻見聞狹隘的人。 | 宋·黃庭堅《演雅》詩:“老蚌胎中珠是賊,醯雞甕里天兒大。” |
qiān lǐ wú yān千里無煙 | 謂廣大地區糧盡炊斷。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衛覬傳》:“當今千里無煙,遺民困苦。” |
mián lǐ cáng zhēn綿里藏針 | 綿絮里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內心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綿里藏針。” |
gǔ lǐ gǔ guài古里古怪 | 怪異、奇特。 | 林徽因《梅真同他們》第一幕:“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你知道當時的那些辦法古里古怪的……”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農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攤前造作地擺好姿勢,等待城里來的流里流氣的攝影師按快門。” |
biǎo lǐ rú yī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里如一。” |
yī jǔ wàn lǐ一舉萬里 | 見“一舉千里”。 | 《晉書·慕容盛載記》:“當如鴻鵠高飛,一舉萬里,不可坐待罟網。” |
wàn lǐ cháng chéng萬里長城 |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
méi lǐ méi wài沒里沒外 | 里外不分,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
zhì zài qiān lǐ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遠大。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gē lǐ gē dā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暢,物體不平滑很粗糙。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xīn lǐ yǒu guǐ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xiē sī dǐ lǐ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hú lǐ qián kūn壺里乾坤 |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壺中日月”。 | 明 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里乾坤只自由。” |
xī lǐ huā lā稀里嘩啦 | 象聲詞,形容雨、東西倒塌等發出的聲音。形容被徹底破壞或零零散散。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3回:“三更時候,又趕上大風大雨,只聽得稀里嘩啦,那黃河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 |
zuǐ lǐ yá duō嘴里牙多 | 謔語,指會說話 | 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說不過你。”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
lí tí wàn lǐ離題萬里 | 離:離開;題:題目;主題;題旨;萬里:泛指很遠。指說話或寫文章同原先要表達的主題離得很遠。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仿佛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 |
yī rì wàn lǐ一日萬里 | 比喻行動非常迅速。 | 唐 蘇鶚《杜陽雜編》中卷:“且安天下用將帥,如造大舟以越滄海,其功則多,其成則大,一日萬里,無所不屈。” |
yuè míng qiān lǐ月明千里 |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南朝 宋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
lǐ tiǎo wài juē里挑外撅 | 陽奉陰違,搬弄是非。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找那心眼兒實、不會里挑外撅的人,找那跟韓老六結仇結怨的,你多聯絡些人,抱成團體。” |
zuò zhī qiān lǐ坐知千里 | 坐在屋里而知曉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遠見卓識。 | 南朝·梁·任乧《奏彈曹景宗文》:“光武命將,坐知千里。” |
qiān lǐ bīng fēng千里冰封 | 形容冰天雪地,一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 | 該成語出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原文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首詞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創作的,以描繪北方壯麗的雪景。 |
wò yě qiān lǐ沃野千里 | 形容肥沃的土地極為寬廣。 | 《漢書·張良傳》:“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 |
chè lǐ zhì wài徹里至外 | 見“徹里徹外”。 | 《水滸傳》第十一回:“[柴進]叫莊客取一籠衣裳出來,叫林沖徹里至外都換了。” |
qiān lǐ jùn gǔ千里駿骨 | 比喻賢才。 | 明·李贄《復梅客生》:“若計此時有具眼人能破格欲求千里駿骨,難矣!” |
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如墮五里霧中 | 好象掉在一片大霧里。比喻陷入迷離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
cháng chéng wàn lǐ長城萬里 | 指中國長城。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或軍隊 | 宋·陸游《休日留園中至暮乃歸》:“長城萬里知誰許,看鏡空悲兩鬢霜。” |
yíng fù jì wěi ér zhì qiān lǐ蠅附驥尾而致千里 | 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
biǎo lǐ xiāng fú表里相符 | 表里:指內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 | 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謚議》:“惟三代之學,本諸身心,著于行事,發于文辭,表里相符,華質不爽。” |
bā rén xià lǐ巴人下里 |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為楚地。下里,鄉里。②泛指粗俗的。 | 南朝 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故玉微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 |
bīān pǐ jìn lǐ鞭擗進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郭沫若《文藝論集 論節奏》:“第三是生理學的假說……這種假說,是把心臟的鼓動和肺臟的呼吸,認為節奏之起源。這覺得很能鞭擗進里了。” |
xíng jiān zì lǐ行間字里 | 謂文章的字句中間。 | 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云吐于行間,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論文下·文章圈點》:“書有圈點勾勒,始自前明中葉選刻時文陋習。然行間字里,觸眼特為爽豁,故仿而用之。” |
chǐ fú qiān lǐ尺幅千里 | 一尺長的畫幅,畫進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外形雖小,包含的內容很多。 | 《南史 昭胄傳》:“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于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
qián chéng wàn lǐ前程萬里 | 形容前程遠大。比喻前途。 |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第51卷:“此兒可謂前程萬里也。” |
mì lǐ cáng dāo蜜里藏刀 |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卻藏著害人之心。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妒律》:“爾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間逐蝶,狡亦甚矣,罰豈容輕!” |
jù rén qiān lǐ拒人千里 | 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若毫厘,謬以千里 |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禮記 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
biǎo lǐ xiāng hé表里相合 | 表里:內外;合:協同。里外相互協同。 | 西周·呂尚《陰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戰于雨水之間,乘敵過邑,是謂表里相合。” |
qiān lǐ jié yán千里結言 | 謂與遠方朋友相約之言。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獨行傳·范式》:“母曰:‘三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
qiān lǐ tiáo tiáo千里迢迢 | 迢迢:遙遠的樣子。形容路程非常遙遠。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范巨卿雞黍死生交》:“辭親別弟到山陽,千里迢迢客夢長。” |
qiān lǐ sòng é máo,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吳強《紅日》第15章:“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氣,吃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