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里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íng jiàn wàn lǐ明見萬里 | 對于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預見。 | 清 李漁《比目魚 征利》:“真可謂明見萬里,智察秋毫。” |
zhuō jiāng guān lǐ qù捉將官里去 | 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 宋·趙令榁《侯鯖錄》第六卷:“樸言:‘獨臣妻有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朝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 |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決勝于千里之外 | 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 《史記 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
yī xiè wàn lǐ一瀉萬里 | 見“一瀉千里”。 | 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回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 |
lǐ wài jiā gōng里外夾攻 | 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 《新五代史 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遂人敗之。” |
xiào lǐ cáng dāo笑里藏刀 |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
lián lǐ jìng jiē連里竟街 | 形容屋舍毗連不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震傳》:“伏見詔書為阿母興起津城門內弟舍,合兩為一,連里竟街,雕修繕飾,窮機巧伎。” |
mèng lǐ nán kē夢里南柯 | 南柯:指槐樹的南枝。比喻一場美夢。 | 元·王實甫《西廂記·夫人停婚》:“他實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誰承望月底西廂,變做了夢里南柯。” |
zuò zhī qiān lǐ坐知千里 | 坐在屋里而知曉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遠見卓識。 | 南朝·梁·任乧《奏彈曹景宗文》:“光武命將,坐知千里。” |
yī xiè qiān lǐ一瀉千里 |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里。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 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
qiān lǐ é máo千里鵝毛 | 比喻情深義重的微小禮品。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今日華誕,特備的幾件菲儀,聊表千里鵝毛之意。” |
qiān lǐ bīng fēng千里冰封 | 形容冰天雪地,一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 | 該成語出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原文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首詞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創作的,以描繪北方壯麗的雪景。 |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 | 比喻對壞人壞事不能容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奶奶寬洪大量,我卻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
lěng guō lǐ bào dòu冷鍋里爆豆 | 比喻本已平息的糾紛,口舌等忽然又發作起來。 | 林斤瀾《滿城飛花》:“沉默了仿佛一個黑夜,冷鍋里爆豆般說道:‘我不上學了。’”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懵里懵懂 | 指人糊里糊涂,神志模糊不清。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6回:“人瑞驚覺,懵里懵懂的,睜開眼說道:‘呵,呵,信寫好了嗎?’” |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慌里慌張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sǐ lǐ qiú shēng死里求生 | 同“死中求生”。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合我師傅父女兩人,費了無限精神,成全得我轉禍為福,死里求生,重歸故里。” |
wú jiā qiān lǐ jū吾家千里駒 | 千里駒:日行千里的馬。我家的千里馬。夸贊自家優秀的子侄。 | 《晉書 符朗載記》:“堅嘗目之曰:‘吾家千里駒也。’” |
xiē sī dǐ lǐ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wǔ lǐ wù五里霧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后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
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雞蛋里找骨頭 | 比喻故意挑剔。 | 老舍《老舍自傳》第一章第三節:“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里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了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 |
biǎo lǐ xiāng yìng表里相應 | 內外互相應合。 | 《漢書 燕刺王劉旦傳》:“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應故邪?” |
shān hé biǎo lǐ山河表里 | 語出《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勢險要。 |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 |
biān pǐ xiàng lǐ鞭擗向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宋張栻《答胡季隨書》:“近來士子肯向學者,亦時有之,但實作工夫耐久者極難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覺病痛多耳。” |
shí lǐ wú zhēn yán十里無真言 | 遠處傳來的消息不可輕信。 | 黎汝青《葉秋紅》:“十里無真言,總是越傳越玄。” |
wàn lǐ wú yún萬里無云 | 湛湛藍天,沒有一絲云彩。形容天氣晴朗。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碧天萬里無云,空勞倦客身心。” |
tú gē lǐ yǒng涂歌里詠 | 同“涂歌邑誦”。 |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老安少懷,涂歌里詠。莫不歡若親戚,芬若椒蘭。” |
chì dì qiān lǐ赤地千里 |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 《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
wò yě qiān lǐ沃野千里 | 形容肥沃的土地極為寬廣。 | 《漢書·張良傳》:“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 |
shā lǐ táo jīn砂里淘金 | 從砂子里淘出黃金。比喻從大量材料中選取精華。 | 《詩刊》1977年第9期:“他曾經廢寢忘食撈砂樣,砂里淘金喜見一組一組新油層。” |
xīn lǐ yǒu dǐ心里有底 | 心中知道底細或內情而有把握。 | 徐光耀《平原烈火》:“我們一見副政委精神就來了,跟著他,就覺著心里有底,腰里也硬。” |
qiān lǐ sòng é máo千里送鵝毛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 《路史》:“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
huà lǐ dài cì話里帶刺 |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 范乃仲《小技術員戰服神仙手》:“升級一聽,話里帶刺,來者不善。” |
dī lǐ dā lā滴里耷拉 | 物體下垂的樣子。 | |
xiù lǐ cáng dāo袖里藏刀 | 袖中暗藏兇器。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 |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
jù rén qiān lǐ拒人千里 | 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
hú lǐ hú tú糊里糊涂 |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 |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難道龔定庵就這么糊里糊涂的給他們藥死了嗎?” |
bì lǐ ròu shēng髀里肉生 | 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 |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驥:駿馬,千里馬;櫪: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mián lǐ bó cái綿里薄材 | 力量小,沒有什么才能。常用作謙詞。 | 《漢書·嚴助傳》:“且越人綿里薄材,不能陸戰。” |
míng jiàn wàn lǐ明鑒萬里 | 明:眼睛亮;鑒:洞察。對外面或遠方的情況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準確,識見高明。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9回:“譚道臺昨夜籌畫,果然明鑒萬里。” |
yī háo qiān lǐ一毫千里 | 語本《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繆以千里’。”《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盧辯注:“據《易說》言也。”謂差錯雖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 語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繆以千里’。”《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盧辯注:“據《易說》言也。” |
mèn zài gǔ lǐ悶在鼓里 |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對有關的事情一點兒也不知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觀天,悶在鼓里,怎么行?” |
yún chéng wàn lǐ云程萬里 | 形容前程非常遠大。 | 清·陳朗《雪月梅》第四回:“蔣士奇道:‘可喜!可喜!將來云程萬里,正未可量。’” |
dù lǐ huí chóng肚里蛔蟲 | 蛔蟲因寄生在人的腸胃中,故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心里活動知道得十分清楚。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蟲。” |
wèng lǐ xī jī甕里醯雞 | 比喻見聞狹隘的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 |
gē lǐ gē dā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暢,物體不平滑很粗糙。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zhú lú qiān lǐ舳艫千里 | 舳:船尾;艫:船頭;舳艫: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絕 |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作《盛唐樅陽之歌》。” |
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千里饋糧,士有饑色 | 饋:贈送。缺糧時從千里之外送來,難免士兵挨餓。比喻遠糧不解近饑,遠水不解近渴。 | 鄭觀應《盛世危言·懇荒》:“千里饋糧,士有饑色,雖有精兵名將,又豈能不飲不食。” |
lǐ chéng bēi里程碑 | 路旁標志里數的碑。比喻在歷史進程中可作為標志的重大事件。 | 毛澤東《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一九四九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發展的里程碑。” |
lǎo gu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老鴰窩里出鳳凰 | 老鴰:烏鴉;鳳凰:古代鳥王。比喻在卑微的環境中出了高貴的人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三姑娘的混名兒叫‘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里出鳳凰!’” |
jué shèng qiān lǐ決勝千里 | 決定千里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biān pì rù lǐ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盛宣懷《上張香帥書》:“侄忝承付托,責無旁貸,必當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辦大廠,為天下創。” |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xiǎo lǐ xiǎo qì小里小氣 | 行事吝嗇,胸襟不寬廣。 | 歐陽山《三家巷》:“日本人總是啰啰嗦嗦,小里小氣的。” |
rì xíng qiān lǐ日行千里 |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驚人。 | 《魏書 吐谷渾傳》:“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世傳青海驄者是也。” |
zhǐ chǐ wàn lǐ咫尺萬里 | 形容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現了寥廓深遠的景象和意境。也作“咫尺千里”。 | 《南史 蕭賁傳》:“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于扇上畫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
hú lǐ hú tú胡里胡涂 | 形容不明事理或對事物的認識模糊。 | 魯迅《偽自由書 新藥》:“不過對于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癥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
bǎi lǐ cái百里才 |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 |
wàn lǐ cháng zhēng萬里長征 | 征:遠行。上萬里路的遠行。形容極搖遠的征程。 | 唐 王昌齡《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bù yuǎn wàn lǐ不遠萬里 | 不以萬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 晉 王嘉《拾遺記》第六卷:“門徒來學,不遠萬里。” |
qiān lǐ chún gēng千里莼羹 |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湯,味道鮮美,不必用鹽豉做調味品。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若毫厘,謬以千里 |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禮記 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
wàn lǐ péng yì萬里鵬翼 | 比喻前程遠大。 | 唐·元稹《送友封》詩:“鵬翼張風欺萬里,馬頭無角已三年。” |
mì lǐ tiáo yóu蜜里調油 | 比喻非常親密和好。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7回:“寶玉一日家和我們姑娘好的蜜里調油,這時候總不見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壞人嘴里說不出好話來。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wù lǐ kàn huā霧里看花 |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
yùn chóu qiān lǐ運籌千里 | 見“運籌決勝”。 |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zhuǎn dòu qiān lǐ轉斗千里 | 謂長途轉輾作戰。 |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轉斗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劉良注:“轉謂相馳逐;斗,戰也。” |
dù lǐ lèi xià肚里淚下 | 眼淚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說不出。 |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淚流。” |
yí rì qiān lǐ一日千里 | 一天前進一千里。形容發展極快。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騏驥驊騮,—日而馳千里。” |
pī lǐ pā lā噼里啪啦 | 形容爆裂、拍打等的連續聲音。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28章:“隨著他話的尾音,鬼子大隊里,響起一片噼里啪啦步槍落地的音響。” |
biǎo lǐ bù yī表里不一 | 表面和內在不一樣。 | 《逸周書 謚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
cù guó bǎi lǐ蹙國百里 | 蹙:縮;國:國土。指喪失國土或邊疆。 | 《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
qiān lǐ zhī zhì千里之志 | 遠大的志向。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長利》:“與一舉則有千里之志,德不盛,義不大則不至其郊。” |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 《陳書 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于浮辭哉?” |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過猶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
chī lǐ pá wài吃里扒外 | 比喻受這一方好處,卻暗為另一方效勞。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備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風漏水,叫韓老六跑了。” |
jué cè qiān lǐ決策千里 | 決定千里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 唐·楊炯《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蕭相立功于萬代,留侯決策千里。”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緣:緣分。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會相聚在一起。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也聚不到一塊。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shēng chí qiān lǐ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晉·皇甫謐《高士傳》:“段干木賢者也,不趨勢力,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里。” |
qiān lǐ mìng jià千里命駕 | 命駕:命人駕車。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晉書·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 |
bǒ xíng qiān lǐ跛行千里 | 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時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 |
mián lǐ cáng zhēn綿里藏針 | 綿絮里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內心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綿里藏針。” |
dǎ lǐ dǎ wài打里打外 | 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對付外面的事。 | 浩然《浮云》:“娶了媳婦,就有了個打里打外的幫手。” |
gǔ lǐ gǔ guài古里古怪 | 怪異、奇特。 | 林徽因《梅真同他們》第一幕:“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你知道當時的那些辦法古里古怪的……” |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 《大戴禮記 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
zhé chōng qiān lǐ折沖千里 | 沖:古代戰車;折沖:摧毀敵方的戰車,指抵御敵人。指軍事上進行外交談判。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折沖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 |
xī lǐ huā lā稀里嘩啦 | 象聲詞,形容雨、東西倒塌等發出的聲音。形容被徹底破壞或零零散散。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3回:“三更時候,又趕上大風大雨,只聽得稀里嘩啦,那黃河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農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攤前造作地擺好姿勢,等待城里來的流里流氣的攝影師按快門。” |
qiān lǐ sòng é máo,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吳強《紅日》第15章:“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氣,吃一點!” |
péng xiāo wàn lǐ鵬霄萬里 | 比喻前程遠大。 | 南唐·李中《獻張拾遺》詩:“獻替頻陳忠譽播,鵬霄萬里展雄飛。” |
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鴻鵠:天鵝。天鵝高高飛翔,一飛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bǒ biē qiān lǐ跛鱉千里 |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 先秦 荀況《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
biǎo lǐ rú yī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里如一。” |
qiān lǐ jiè chóu千里借籌 | 籌:策劃。和遠方朋友進行商量。 | 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鎮江淮,千里借籌。” |
péng chéng wàn lǐ鵬程萬里 | 鵬:指傳說中的大鳥;能飛行萬里;程:里程。大鳥飛行的路程萬里之遙。比喻前程遠大。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鵬之徒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