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而優則仕”,中國人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此,讀書人走仕途一直是受眾人追捧的正宗之道,即使在現代,也不例外。
2.“十年窗下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學而優則仕”的嚴峻現實逼使他們認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嚴峻現實。
3.所以,中庸之道成為“學而優則仕”的學問之道,被視為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須達到的理想境界。
4.你懂什么!只知道沉湎酒色,卻不知大丈夫當有報國之志!圣人云:學而優則仕,天下的學子自當為朝廷效力,為圣上分憂!
5.南宮世家世代書香門第,都說學而優則仕,然而南宮世家卻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禁止所有南宮家族子弟參加科舉,更別說擔任官職。
6.殺豬屠狗之輩大可揭竿而起,弄個皇帝當當,文弱書生之流則可“學而優則仕”,搞個老爺做做。
7.學而優則仕,以前是學者型官員,現在是官員型學者。
8.古時學而優則仕,今世學而優必死。高中第一名考不上北大清華,一般是第二名考上;大學第一名成不了富翁,一般退學的才行;世界學生日快樂!
9.一個有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學生是沒有太大作為的。
10.學而優則仕”,在科舉時代,是指知識分子在科考中成績卓異,才能求得一宮半職。
11.“學而優則仕”是深入骨髓的傳統觀念,衣錦還鄉是光耀門庭的成功標志。
12.“學而優則仕”以及“光耀門楣”的思想印記也在古宅里隨處可見。
13.他們不再走“學而優則仕”的老路,轉而選擇在文化、教育、出版等等各種新型機構中供職。
※ "學而優則仕"成語造句CNDU成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