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腮杏臉的成語故事
拼音táo sāi xìng liǎn
基本解釋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生得桃腮杏臉,星眼蛾眉。”
暫未找到成語桃腮杏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桃腮杏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李代桃僵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打腫臉充胖子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十章:“打腫臉充胖子,你還知道羞恥不?” |
鼻青臉腫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
臉黃肌瘦 | 王西彥《隔膜》:“在這鄉下孩子的觀念里,難民應該都是一些臉黃肌瘦、衣著襤褸的人。” |
桃花運 | 錢鐘書《圍城》:“現在正交著桃花運,難保不出亂子,讓他回家給方鄉紳嚴加管不也好。” |
桃之夭夭 |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毛傳:“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禮記 大學》:“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
露頭露臉 | |
世外桃源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鳳閣,這是俺的世外桃源。” |
柳腰蓮臉 | 唐 韓偓《頻訪盧秀才》詩:“藥訣棋經思致論,柳腰蓮臉本忘情。” |
反臉無情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但自日俄戰爭結束后,它就反臉無情,和清朝反動政府勾結起來。” |
臉紅筋暴 | |
譽滿杏林 | |
翻臉不認人 | 老舍《駱駝祥子》:“過河拆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 |
滿臉春風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早見那位欽差頂冠束帶滿臉春風的迎出艙來。” |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晉 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
桃李滿天下 | 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
愁眉苦臉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里人去了。” |
二桃三士 | 三國 蜀 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
投桃報李 | 《詩經 大雅 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唇不離腮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我和娘成日唇不離腮。” |
滿臉春色 | 茅盾《子夜》:“談話自然又熱鬧起來,剛才發牢騷的朱吟秋和陳君宜也是滿臉春色。” |
劈頭蓋臉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晃蓋喝道:‘你既不做賊,如何拿你在這里?’奪過士兵手里棍棒,劈頭蓋臉便打。” |
杏花春雨 | 元·虞集《風入松》詞:“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
臉紅耳赤 | 蕭殷《桃子又熟了》:“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耳赤地吼起來。” |
哭喪著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6回:“小玉蘭哭喪著臉,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陳唬得魂飛天外。” |
臉紅耳熱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1回:“聽得老太太說完了,越覺得臉紅耳熱,連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這都是媳婦一時偏執,惹出老太太氣來。’” |
嬉皮笑臉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你見我和誰玩過!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你該問他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