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玄獵秘的成語故事
拼音gōu xuán liè mì
基本解釋探取精微,搜尋奧秘。
出處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簽·江暉》:“景孚為文,鉤玄獵秘,雜以古文奇字。”
暫未找到成語鉤玄獵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鉤玄獵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東獵西漁 | 唐·孫樵《罵僮志》:“凡為讀書,東獵西漁,粗知首尾,則為有余。” |
伸鉤索鐵 |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鉤索鐵,手搏熊虎。” |
元經秘旨 | 清·袁枚《續新齊諧·雁巖仙女》:“所說言語,都是元經秘旨,不能記憶。” |
剖玄析微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談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
賣弄玄虛 | 巴金《復仇集·亞麗安娜》:“吳素來愛賣弄玄虛,說話每說到重要的地方便住了口。” |
唾玉鉤銀 |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詩:“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鉤銀。”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 |
戴玄履黃 | 《易·坤》有“天玄而地黃”之語。明·劉基《海寧應氏墓庵記》:“乃耆乃康,戴玄履黃,七十有八年。” |
抽秘騁妍 | 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林·四六》:“本朝既廢詞賦,此道亦置不講,惟世宗奉玄,一時撰文諸大臣,竭精力為之,如嚴分宜、徐華亭、李馀姚,召募海內名士幾遍,爭新斗巧,幾三十年,其中豈少抽秘騁妍可垂后世者。” |
探玄珠 | 《叔苴子·外編》:“昔人聞赤水中有玄珠也,相與沐而探之。” |
探賾鉤深 | 語出《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
提要鉤玄 | 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 |
握鉤伸鐵 | 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并序》:“夫桀、紂之君,握鉤伸鐵,撫梁易柱,手格熊羆,走及虎兕,力甚也。” |
攝魄鉤魂 | 明·朱權《沖漠人》第二折:“你三個自今日,當遠離,再休要詠月吟風,攝魄鉤魂,把人狐魅。” |
故作玄虛 | 《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嗎?’我眉毛一揚,故作玄虛地問她。” |
故弄玄虛 | 韓非《韓非子 解老》:“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
故弄虛玄 | 沙汀《困獸記》十一:“他既不滿意呂康的故弄虛玄,對于吳楣也有一點討厭,覺得他太張巴,太繁瑣。” |
朱雀玄武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
注玄尚白 |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 丹青》:“斯文千古之不附也,注玄尚白,其功孰與京哉!” |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
漁經獵史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2卷:“進士王壡,漁經獵史之士也。” |
潛德秘行 | 明·宋濂《陳府君墓志銘》:“其績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潛德秘行者,難于形容也。” |
焚林而獵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
玄之又玄 | 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玄關妙理 | 元·無名氏《南極登仙》第二折:“玄關妙理,世人不解其中意。” |
玄圃積玉 | 《晉書·陸機傳》:“葛洪著書,稱機文猶如玄圃之積玉,無非夜光焉。” |
玄妙入神 | 元·明善《張淳傳》:“名貫京師,凡為調曲,盡聲韻,玄妙入神,成一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