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堅冰的成語故事
拼音lǚ shuāng jiān bīng
基本解釋履:踩,踏。踩著霜,就想到結冰的日子就要到來。比喻看到事物的苗頭,就對它的發展有所警戒。
出處《周易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像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暫未找到成語履霜堅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履霜堅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三千珠履 | 西漢·司馬遷《春申君列傳》:“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
不衫不履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傳》:“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
兩鬢如霜 | 宋 劉辰翁《西江月 新秋寫興》詞:“不覺新涼似火,相思兩鬢如霜。” |
嚴霜烈日 | |
臨危履冰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90卷:“故圣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貧。” |
臨深履冰 | 晉·葛洪《抱樸子·君道》:“誠能事過乎儉,臨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處存不廢慮亡之懼。” |
臨深履尾 | 晉·鮑敬言《元君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將何為懼禍及也。” |
臨深履薄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久經風霜 | 浩然《艷陽天》第140章:“他那久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
乘堅策肥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上》:“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
乘堅驅良 | 《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良。” |
五月飛霜 | |
以冠補履 | 《漢書·賈誼論》:“履雖鮮不如于枕,冠雖敝不以苴履。” |
以冰致蠅 | 《呂氏春秋·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蠅,雖工不能。” |
以貍致鼠,以冰致繩 | 《呂氏春秋 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繩,雖工不能。” |
伐冰之家 | 《禮記·大學》:“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鄭玄注:“卿大夫以上喪祭用冰。” |
傲雪凌霜 | 宋 楊無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
傲雪欺霜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梅花云:我這梅花……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欺霜奪第一。” |
傲霜斗雪 | 《上饒集中營 煉獄散記》:“墻上草,風吹搖擺、霜凍枯萎;而臘梅,卻傲霜斗雪,開出滿樹繁花。” |
傲霜枝 | 宋 蘇軾《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
黨堅勢盛 | |
六出冰花 | 《宋書·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出。” |
六月飛霜 | 唐 張說《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 |
冠上履下 | 《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
冠履倒施 |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履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
冠履倒易 | 《東觀漢記 楊賜傳》:“亡損溝壑,不見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處。”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