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壺滴漏的成語故事
拼音tóng hú dī lòu
基本解釋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
出處唐 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暫未找到成語銅壺滴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銅壺滴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冰壺秋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嘔心滴血 | 清·秋瑾《精衛石·序》:“余愿嘔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萬萬女同胞無負此國民責任也。” |
水滴石穿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涓滴歸公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3回:“真正是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 |
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禍從天降,災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 |
漏網之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網漏于吞舟之魚。” |
一點一滴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清貧》:“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業。” |
點點滴滴 | 宋·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
垂涎欲滴 | 唐 柳宗元《招海賈文》:“垂涎閃舌兮,揮霍旁午。” |
枉矢哨壺 | 《禮記·投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
囊漏儲中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鄒魯公云‘囊漏儲中’,皆其類也。” |
破銅爛鐵 | 清·龔自珍《杭大宗逸事狀》:“買破銅爛鐵,陳于地賣之。” |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鐘應應。” |
書香銅臭 |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棟汗車牛,混了書香銅臭。賈儒商秀,怕遇著秦皇大搜。” |
滴里嘟嚕 | |
吞舟是漏 | 《南史·陳慶之傳》:“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
涓滴成河 |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無。” |
點水不漏 | 《隋唐演義》第四九回:“羅成見線娘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沒,點水不漏。” |
銅心鐵膽 |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秀才每自古眼睛饞,不似這里忒銅心鐵膽。” |
郁肉漏脯 | 晉·葛洪《抱樸子·良規》:“渴者之資口于云日之酒,饑者之取飽于郁肉漏脯也。” |
簞食壺漿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
淚如泉滴 | 唐 劉損《憤惋詩》之三“莫道詩成無淚下,淚如泉滴亦須干。” |
漏泄春光 | 唐 杜甫《臘日》詩:“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
漏甕沃焦釜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甕沃焦釜也。” |
扣壺長吟 | 清 唐孫華《題薪禪弟<擊壺圖>》詩:“扣壺長吟心未厭,惜哉狂豎徒驕盈。” |
千金之堤,潰于蟻漏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千金之堤,潰于蟻漏,有罅故也。” |
中流一壺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