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盈襟的成語故事
拼音xuè lèi yíng jīn
基本解釋血淚:悲痛的眼淚;盈:滿。眼淚流濕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
出處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銘》:“遂置笏伏陛,極言是非,血淚盈襟,詞竟不屈。”
暫未找到成語血淚盈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血淚盈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盈科后進 | 《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 |
血氣方剛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 |
眼淚洗面 | 宋·陸游《避暑漫抄》:“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
催人淚下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實在是萬歲爺的祭文催人淚下,奴才們實在忍不住了……” |
吸血鬼 |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有血有肉 | 秦牧《藝海拾貝 核心》:“但是總覺得那種思想交鋒并不是有聲有色,有血有肉,語言獨特,激動人心的。” |
鮮血淋漓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猿背彎躬,醉眼朦朧,腰項斜稱,呀!他可早鮮血淋漓了戰袍領!”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頭的,鮮血淋漓,好不慘傷。” |
淚眼愁眉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
自負盈虧 | |
茹毛飲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
嘔心滴血 | 清·秋瑾《精衛石·序》:“余愿嘔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萬萬女同胞無負此國民責任也。” |
熱淚盈眶 | 姚雪垠《李自成》:“崇禎繼續向祖宗禱告,滿懷凄愴,熱淚盈眶,幾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場。” |
老淚縱橫 | 唐·杜甫《羌村三首》:“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
心血來潮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閑坐碧游床,正運元神,忽心血來潮。” |
月盈則食 | 《周易 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器小易盈 | 三國 魏 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小器易盈,先取沉頓。” |
哭眼擦淚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再說大喜的事,這么哭眼擦淚的,是為什么呢?” |
淚如雨下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林沖見說,淚如雨下,便道:‘上下,我與你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三盈三虛 | 漢·王充《論衡·講瑞》:“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出。” |
殺人不見血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乃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
鱷魚眼淚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們一伙的,別以為她會哭,哭的多傷心呀,’她想,‘那不過是鱷魚的眼淚罷了!’” |
情天淚海 | 金松岑《論寫情小說于新社會之關系》:“取無數高領窄袖花冠長裙之新人物,相與歌泣,于情天淚海之世界。” |
捉襟見肘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
淚流滿面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言訖,以印綬付之,淚流滿面。” |
血光之災 | 元 無名氏《盆兒鬼》楔子:“此卦洽談室一百日內,有血光之災,只怕躲不過去。” |
枕戈泣血 |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枕戈泣血,志在復讎。” |
冷血動物 | 錢鐘書《圍城》:“李先生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給顧先生當眾恭維得春氣入身,蠕蠕欲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