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昏菽麥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ì hūn shū mài
基本解釋謂智力不能辨認豆麥。形容無知。
出處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朝秀晨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p>
暫未找到成語智昏菽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智昏菽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急中生智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td> |
用智鋪謀 | 明·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韓元帥率領軍卒,驅將校用智鋪謀?!?/td>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td> |
聰明才智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
昏聵無能 | |
孫龐斗智 |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
智勇兼備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49回:“此人智勇兼備,善于用兵,主公即當調回,可以退敵。” |
昏昏欲睡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賈奉雉》:“是秋入闈復落,邑邑不得志,頗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強讀之。未至終篇,昏昏欲睡,心惶惑無以自主?!?/td> |
昏天黑地 |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沒人將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閑斗草,直到個昏天黑地。” |
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 |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td> |
竭忠盡智 | 《屈原列傳》:“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td> |
智藏瘝在 | 《書 召誥》:“厥終智藏瘝在?!敝鼙x易解:“紂政不善,賢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
計窮智短 | 元 無名氏《百花亭》:“我為那賀家姐姐,煩惱的小生計窮智短了。” |
智勇雙全 | 元 關漢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寸鐵在手,萬夫不當之勇。” |
麥秀兩歧 | 《東觀漢記》:“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欺。” |
灰身滅智 | 隋·智顗《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余涅槃?!?/td> |
人約黃昏 | 宋·歐陽修《生查子》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在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元·無名氏《云窗夢》第二折:“散了客賓,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則怕辜負了人約黃昏?!?/td> |
流言止于智者 |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
頭昏目眩 | 烏蘭巴干《草原上的馴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有點頭昏目眩。” |
不辯菽麥 | 晉 葛洪《抱樸子 窮達》:“庸俗之夫,暗于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td> |
使智使勇 |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td> |
見仁見智 | 《周易 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td> |
做張做智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回頭一看,見丈夫手忙腳亂,做張做智,老大疑惑?!?/td> |
發昏章第十一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只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街心里去了,跌得個‘發昏章第十一’!” |
歠菽飲水 | 漢·桓寬《鹽鐵論·孝養》:“歠菽飲水,足以致其敬?!?/td> |
神昏意亂 | 清·李心衡《金川瑣記·陳生》:“問所往,俱無知者。神昏意亂,本立不復能動?!?/td> |
灰身泯智 | 明·智旭《教觀綱宗》:“若灰身泯智,名無余涅盤?!?/td> |
智過萬人 |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智過萬人者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為之豪,十人者謂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