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沐吐餐的成語故事
拼音wò mù tǔ cān
基本解釋沐:洗頭發(fā);吐:吐出。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指為國而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出處《新唐書·張玄素傳》:“周公資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況下周公之人哉!”
暫未找到成語握沐吐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握沐吐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揚(yáng)眉吐氣 | 唐 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yáng)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
吐膽傾心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tuán)圓》:“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將建州人,實(shí)姓范。’” |
一吐為快 | 諶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積郁在胸中多時(shí)的由衷之言,今日終于得以一吐為快?!?/td> |
吞吞吐吐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
咽苦吐甘 | 《舊唐書 禮儀志七》:“子之于母,慈愛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濕,咽苦吐甘,生養(yǎng)勞瘁,恩斯極矣?!?/td> |
嘔心吐膽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隱秀》:“嘔心吐膽,不足語窮;鍛發(fā)煉年,奚能喻苦?” |
新沐彈冠 | 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素餐尸位 | 《尚書 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漢 王符《潛夫論 思賢》:“虛食主祿,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坐作驕奢,破敗而不及傳世者也?!?/td> |
致命一餐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td> |
櫛霜沐露 | 清·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fēng)順?!?/td> |
出言吐氣 | 南唐·劉崇遠(yuǎn)《金華子雜編》卷上:“[魏公]與國夫人盧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訝而訊之,曰:‘此中有樂人孫子,多出言吐氣,甚令人笑。’” |
餐風(fēng)飲露 | 明 王守仁《瘞旅文》:“餐風(fēng)飲露,無爾饑兮?!?/td> |
傾心吐膽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每買不轉(zhuǎn)的,都是傾心吐膽說真實(shí)話?!?/td> |
風(fēng)餐露宿 | 宋 范成大《元日》詩:“饑飯困眠全體懶,風(fēng)餐露宿半生癡。” |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元曲選 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td> |
一沐三握發(fā) | 漢·王充《論衡·書解》:“周公一沐三握發(fā),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td> |
半吞半吐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五卷:“仿王孟以為高,而半吞半吐者,謂之貧賤驕人?!?/td> |
懷觚握槧 | 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序》:“海內(nèi)之士,懷觚握槧之倫,介景者鏘軍,祝延者漎萃?!?/td> |
餐風(fēng)露宿 | 宋 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yuǎn)三猶子》詩:“露宿風(fēng)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td> |
吐哺握發(fā)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三卷:“吾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td> |
餐風(fēng)嚙雪 | 明 張景《飛丸記 月下傷懷》:“一痛爺娘,餐風(fēng)嚙雪;二傷姑媽,替死超生。”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fù)吳,仇非上旦也??嗌韯谛?,夜以繼日。……冬常抱冰,夏還握火?!?/td> |
櫛風(fēng)沐雨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沐甚雨,櫛急風(fēng)?!?/td> |
握霧拏云 | 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記》第一折:“這其間多虧了張子房說地談天口,韓元帥握霧拏云手?!?/td> |
狼餐虎咽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二回:“[行者]迎著里面燈光,仔細(xì)觀看。只見那大小群妖,一個(gè)個(gè)狼餐虎咽,正都吃東西哩?!?/td> |
餐松飲澗 | 南朝 梁 沉約《善館碑》:“達(dá)人獨(dú)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飲澗之情,理難輕樹。” |
握瑜懷玉 | 《南史·劉虬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xiāng)而嘆息。” |
竊位素餐 | 《漢書·楊惲傳》:“已負(fù)竊位素餐之責(zé)久矣?!?/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