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樂道的成語故事
拼音gōng gēng lè dào
基本解釋躬:親自;道:圣賢之道。親自耕種,樂于信守圣賢之道。指過隱居生活。
出處《三國志 魏書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胡]昭乃轉居渾山中,躬耕樂道,以以經籍自娛。”
暫未找到成語躬耕樂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躬耕樂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分道揚鑣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鳴鑼開道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地地道道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29章:“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聲不響,心里打著主意。” |
道骨仙風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說東道西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逆道亂常 |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 |
經邦論道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刀耕火種 | 宋 陸游《雍熙請機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以今別是生涯地。” |
道山學海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道山學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 |
禮壞樂缺 |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 |
樂以忘憂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
師嚴道尊 | 《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
東道主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
餓殍滿道 |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
力屈道窮 | 《周書·王思政傳》:“今力屈道窮,計無所出,唯當效死,以謝朝恩。” |
微不足道 | 清 閻爾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讀古人書,遇古人有氣誼、事功、文章者,輒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胡說八道 |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
指名道姓 | 張天民《創業》:“華程繼續指名道姓地批評,毫不容情。” |
其樂融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