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良時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rì liáng shí
基本解釋見“吉日良辰”。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宋江揀了吉日良時,焚一爐香,鳴鼓聚眾,都到堂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子牙對懼留孫曰:‘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與鄧小姐成親,何如?’”
暫未找到成語吉日良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吉日良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許地山《春桃》:“咱們到底還是兩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 |
一日萬幾 | 《尚書·皋陶漠》:“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孔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
一日萬機 | 《尚書 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
一日萬里 | 唐 蘇鶚《杜陽雜編》中卷:“且安天下用將帥,如造大舟以越滄海,其功則多,其成則大,一日萬里,無所不屈。” |
一日三復 | 《梁書·何遜傳》:“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 |
一日三歲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一日三月 | 《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
一日三省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一日三秋 | 南朝 梁 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
一日三覆 | 《孔子家語·弟子行》:“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絳之行也。”按,《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語》本此。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詩經 王風 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
一日之長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
一日之雅 | 東漢 班固《漢書 谷永傳》:“永斗筲之才,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
一日九遷 | 漢·焦延壽《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遷,升擢超等,牧養常山。” |
一日千丈 | 孫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萬人,支部則亦先后成立于各省。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
一日千里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騏驥驊騮,—日而馳千里。” |
一日夫妻百日恩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3回:“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隨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個熱突突人兒,指頭兒似的少了一個,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
一日身死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絮駕,故人重之。” |
一時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 |
一時三刻 | 清·李漁《凰求鳳·夥媒》:“機緣湊,把愁腸暫丟,便難成,也一時三刻展眉頭。” |
一時之冠 | 《晉書·王獻之傳》:“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 |
一時之權 | 《韓非子·難一》:“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淮南子·人間訓》:“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而后萬世之利哉!’” |
一時之標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一坐歡然。” |
一時之秀 | 《周書·唐瑾傳》:“時六尚書皆一時之秀,周文自謂得人,號為六俊。”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問帝:‘蕭妃何如此人?’帝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
一時之選 | 《新唐書·韋抗傳》:“它所辟舉,如王維、王縉、崔殷等,皆一時選云。”宋·曾鞏《〈范寬之奏議集〉序》:“其所引拔以言為職者,如公,皆一時之選。” |
一時伯仲 | 清·吳蘭馨《絳蘅秋·秋社》:“看這怡蕉客所作諸詩,可的是一時伯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