黽穴鴝巢的成語故事
拼音miǎn xué qú cháo
基本解釋蛙洞鳥窩。比喻貧民的居處。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黽穴鴝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黽穴鴝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空穴來風 | 戰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舊燕歸巢 | 明·顧大典《青衫記·裴興歸衙》:“似舊燕歸巢,雙語檐前。” |
隙穴之窺 | 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后》:“掞區區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鼠穴尋羊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教人之道也。’” |
巢林一枝 | 語出《莊子 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 |
龍潭虎穴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有分教,盧浚義撇卻錦簇珠圍,來試龍潭虎穴。” |
野處穴居 | 《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
鵲巢鳩占 | 《詩經 召南 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
燕巢飛幕 |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收〉》::“[北虜]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呂延濟注:“魚游沸鼎,燕巢飛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將破,而將軍居之,亦同魚燕之危。” |
燕巢于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
鳩居鵲巢 | 《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毛傳:“鳲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 |
燕巢幙上 | |
散陣投巢 | 聞一多《紅燭·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陣投巢的烏鴉。” |
白蟻爭穴 | 元 馬謙齋《沉醉東風 自悟》曲:“取富貴青蠅競血,進功名白蟻爭穴。” |
狡兔三穴 | 《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為潛身之計。” |
巢毀卵破 | 《后漢書·孔融傳》:“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
巖穴之士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其君見好巖穴之士,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矣。” |
鵲壘巢鳩 | 清·李漁《慎鸞交·賄篾》:“有甚仇,無端暗把機鋒構,硬將人排擠,叫把鵲壘巢鳩。” |
傾巢而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賊兵傾巢而來,必是抵死廝拼、我將何策勝之?”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
傾巢出動 | 羅廣斌《紅巖》第六章:“哪怕是一點最小的風吹草動,觸及了蛛絲牽動了蛛網,便會立刻引起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們的傾巢出動。” |
生同衾,死同穴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樂則同樂,憂則同憂;生同衾,死同穴。”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
巖棲穴處 | 語出《韓非子 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托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
掃穴犁庭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2回:“有此機會,掃穴犁庭,指顧間事。” |
鵲巢鳩主 | 清·蔣士銓《賀新涼·再疊韻束心齋》:“費商量、虎威狐假,鵲巢鳩主。” |
鳩奪鵲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