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復為奇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èng fù wéi qí
基本解釋正:正常;奇:奇特。指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轉化,正常可變為奇特。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正復為奇,善復為襖。”
暫未找到成語正復為奇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正復為奇)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之為甚 | 元·侯克中《歸興》詩:“一之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
一元復始 | 《公羊傳 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 |
一分為二 |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七卷:“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 |
一去不復返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一去不復還 | 《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一吐為快 | 諶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積郁在胸中多時的由衷之言,今日終于得以一吐為快。” |
一心為公 | |
一日三復 | 《梁書·何遜傳》:“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一板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一言為定 | 清 曹雪芹《紅樓夢》:“賈璉笑道:‘你我一言為定。只是我信不過二弟,你是萍蹤浪跡,倘然去了不來,豈不誤了人家一輩子的大事。’” |
一言為重,百金為輕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七日來復 | 《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 |
七步奇才 | 清·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文事》:“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
萬劫不復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莫將等閑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 |
三人為眾 | 東漢 班固《漢書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為眾,雖難盡繼,宜從尤功。” |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三復斯言 | 《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朱熹注:“《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復此言。” |
三復白圭 | 《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讀詩至此,三反復之,是其心慎言也。” |
三折股為良醫 |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揚,四遭渏摭,是以竊知乎之則。” |
三折肱為良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三折肱,為良醫 |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三翻四復 | |
上下為難 | |
上梁不正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做的個上梁不正,只待要損人利己惹人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