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錦繡的成語故事
拼音gāo liáng jǐn xiù
基本解釋同“膏粱文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于膏粱錦繡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暫未找到成語膏粱錦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膏粱錦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衣錦褧衣 | 《詩 衛風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 鄭風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
花拳繡腿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一枕黃粱 |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花團錦簇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94回:“真是個花團錦簇!那一片富麗妖嬈,真勝似天堂月殿,不亞于仙府瑤宮。” |
黃粱美夢 | 唐 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黃粱一夢 | 唐 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錦上添花 | 宋 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
繁花似錦 | 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我們坐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聽她談起沙村公社來。” |
黃粱夢 | 金·元好問《過邯鄲四絕》:“死去生來不一身,定知誰妄復誰真?邯鄲今日題詩客,猶是黃粱夢里人。” |
繡花枕頭 | 清 彭養歐《黑籍冤魂》第六回:“頂冠束帶,居然官宦人家,誰敢說他是個繡花枕頭,外面繡得五色燦爛,里面卻包著一包稻草?” |
膏肓泉石 | 明·洪應明《菜根譚》:“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詩。” |
天機云錦 | 宋·張炎《詞源·雜論》:“采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長,以白石騷雅句法潤色之,真天機云錦也。” |
錦胸繡口 | 清·湘靈子《軒亭冤》序:“錦胸繡口,居然妙緒環生。” |
錦天繡地 | 宋·范成大《清明日試新火作牡丹會》:“那得青煙穿御柳,且將銀燭照京花……錦天繡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
衣錦榮歸 | 元 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折:“如今衣錦榮歸,見母親走一遭去。” |
膏腴之地 | 漢·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
錦繡前程 | 元 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想著咱錦繡前程,十分恩愛。” |
白日衣繡 | 漢·應劭《風俗通·怪神》:“(張遼)以二千石之尊過鄉里,薦祝祖考。白日衣繡,榮羨如此。” |
錦繡肝腸 | 唐 李白《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兄心肝五藏,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 |
錦囊妙計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
玉食錦衣 | 《魏書 常景傳》:“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
刳脂剔膏 | |
錦瑟華年 | 唐 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
錦衣玉食 | 北齊 魏收《魏書 常景傳》:“夫如是,故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
描龍繡鳳 | 清·張南莊《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龍繡鳳,樣樣皆精;琴棋書畫,般般都會。” |
錦囊還矢 |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盛以錦囊,……及凱旋而納之。” |
文通殘錦 | 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