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怒市色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nù shì sè
基本解釋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臉色。指在家里受氣,到外邊遷怒于人。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九年》:“諺所謂‘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謂矣。”
暫未找到成語室怒市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室怒市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室生春 | |
一路貨色 | 郭澄清《大刀記》第七章:“叫我看,一進了他們這個大染缸,就全變成一路貨色了。” |
三人成市虎 |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撓椎。” |
三夫成市虎 | 《宋書 樂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趨。” |
三街兩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終日只是三街兩市,和著酒肉朋友串哄。” |
三街六市 | 《蕩寇志》第七十五回:“雖有三街六市,出門便被紗兜兒廝蒙著臉,真是討厭。” |
下氣怡色 | 《禮記 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 |
不動聲色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不安于室 | 《詩經 鄴風 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鄭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
不安其室 | 《詩經·鄴風·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
不欺室漏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
不欺暗室 | 《漢魏南北朝墓志銘集釋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
不欺闇室 | |
不露聲色 | 清 王韜《淞隱漫錄 薊素秋》:“女知為所紿,特不知何人設此坑阱。女固黠,不露聲色,靜以待之。” |
不露形色 | |
不露神色 | 老舍《老張的哲學》:“南飛生不露神色,只是兩手微顫,龍樹古坦然的和別的會員說閑話,像沒有看見選舉結果似的。” |
不露辭色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 |
東市朝衣 | 《史記·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載: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 |
東怒西怨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厲色揚聲,東怒西怨。” |
東怨西怒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協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
丟眉弄色 |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二折:“我才說道恕生面少拜識,他做多少丟眉弄色。” |
嚴詞厲色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6回:“要送木蘭到營中去,反是木蘭嚴詞厲色催逼轉來。” |
乃心王室 | 《尚書 康誥》:“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
義形于色 | 《公羊傳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
乍毛變色 | |
九衢三市 | 宋·柳永《看花回》詞:“九衢三市風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 |
了無懼色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戚顏色不變,了無懼色。” |
爭名于朝,爭利于市 | 《戰國策 秦策一》:“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