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虛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āo tán xū lùn高談虛論 | 高妙空洞、不切空際的議論。 | 《六韜·上賢》:“不圖大事,貪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
yǐ xū wéi shí,yǐ shí wéi xū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 表面上很空虛,實際上作好了充分準備;表面看來準備很充分,實際上是虛張聲勢。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深知逆賊狡計甚多,常常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
zhuó yíng zhù xū酌盈注虛 | 見“酌盈劑虛”。 | 明·沈榜《宛署雜記·經費下》:“蓋量人為出,酌盈注虛,舉望緊置郵,罔不皆然。” |
bì shí jiù xū避實就虛 | 實:實力;就:接近;趨向;虛:空虛;虛弱。原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現也指辦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著手。或談論問題回避要害。原作“避實擊虛”。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要略》:“擊危乘勢以為資,清靜以為常,避實就虛,若驅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
xū jǐ yǐ tīng虛己以聽 |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
xū zhì guāng yīn虛擲光陰 | 虛擲:白白地扔掉。把時光白白地扔掉。形容虛度歲月。 | 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您有這般智力,當此亂離之世,不從事弓刀間立著功名,取那富貴,怎不枉了一生?虛擲光陰,真是可惜!” |
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扁擔脫,兩頭虛 | 脫:脫落。扁擔沒有擋頭,掛在兩頭的東西都會滑落。比喻兩頭落空。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我將這合同一紙慌忙付,倒著俺做了扁擔脫,兩頭虛。” |
xū huái ruò gǔ虛懷若谷 |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谷。形容非常謙虛。谷:山谷。 |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
tóu rèn jiē xū投刃皆虛 | 《莊子·養生主》謂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見皆非全牛,只見其骨節皆空虛,“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因以“投刃皆虛”比喻處理事務得心應手。 | 《莊子·養生主》謂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見皆非全牛,只見其骨節皆空虛,“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dòng yí xū hè恫疑虛喝 | 虛張聲勢,恐嚇威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后也。是故洞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 |
xū zuǐ lüè shé虛嘴掠舌 | 比喻花言巧語。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誰聽你那虛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
qiān xū jìng shèn謙虛敬慎 | 見“謙虛謹慎”。 | 《晉書·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衣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
xū yǒu qí biǎo虛有其表 |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并不好。虛:空;表:外表。 |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虛有其表耳!’” |
xiù jiāo shì qì虛驕恃氣 | 虛驕:虛浮而驕矜;恃氣:憑著意氣。虛浮驕矜,意氣用事。 | 《莊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 |
yì yán xū měi溢言虛美 | 過甚其辭、不符合實際地稱美。 | 清·方苞《書周頌清廟詩后》:“古人事君親要于誠信,不敢溢言虛美,以滋天下后世之口實也。”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聽是虛,眼見是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京劇《串龍珠》第十場:“有道是耳聽是虛,眼見是實。千歲莫要屈賴好人。” |
zhōng xū suǒ wàng終虛所望 | 最后使希望落空。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豈非鏡花水月,終虛所望么?” |
miàn bì xū gòu面壁虛構 | 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憑空捏造。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2章:“這位名震一時的北洋派勇將,完全變成了一個面壁虛構的神話家。” |
xū tíng yī bù虛庭一步 | 庭:庭院;一步:來回走動。在空曠的庭院中徘徊。 | 清·孔尚任《桃花扇·會獄》:“你看月色過墻,照的槐影迷離,不免虛庭一步。” |
xū zhāng shēng shì虛張聲勢 |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
zhuāng xū zuò jiǎ裝虛作假 | 耍弄虛假的一套來欺騙人。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轉身,站在梁建對面說:‘我有必要對你裝虛作假?’” |
xū wén rù jié虛文縟節 | 虛:虛假;縟:繁復,繁瑣。虛偽的儀式,繁瑣的禮節 | 梁啟超《過渡時代論》:“社會既厭三綱壓抑、虛文縟節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風俗之過渡時代也。” |
xū wèi yǐ dài虛位以待 | 留著位置等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 |
chéng xū dié chū乘虛迭出 | 虛:空虛、弱點。迭:屢次。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 | 《三國志·袁紹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
wǎng kān xū zhāo枉勘虛招 | 刑訊逼供,屈打成招。 | |
xū gòu wú duān虛構無端 | 假造沒有根據的事。 | |
tú yǒu xū míng徒有虛名 | 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
xū yī ér jìng虛一而靜 | 虛心、專一而冷靜地觀察事物,就會獲得正確的認識。 | 戰國·趙·荀況《荀子·解藪》:“心何以知?曰:虛一而靜。” |
qīng xū dòng fǔ清虛洞府 | 指月宮。 | 清·洪昇《長生殿·罵賊》:“除卻了清虛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 |
míng xià wú xū名下無虛 | 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名不虛傳。 |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儼如江西景德鎮所燒窯器,瑰瑋可觀,可謂名下無虛矣。” |
zéi rén xīn xū賊人心虛 | 指做了壞事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壞事敗露。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事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 |
xū wén fú lǐ虛文浮禮 | 沒有意義的,表面應酬的禮數。 | |
bù zhī xū shí不知虛實 | 虛實:或虛或實,情況。泛指不掌握或虛或實的內部情況。 | 《漢晉春秋》:“向者不知虛實,故敗。” |
xū jīng yī cháng虛驚一場 | 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驚慌。 | 王朔《癡人》:“我堅信我會被稠密的氣流托住,托不住也會在墜落過程中倏地醒來,在床上虛驚一場。” |
xū fèi cí shuō虛廢詞說 | 空費精神白說話。指說話不起作用。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廢詞說。” |
xū shēng dòng xià虛聲恫嚇 | 虛聲:假裝出一種聲勢。用虛張聲勢來恐嚇別人。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8章:“張勛所謂‘誰敢造反我就去打誰’的一句豪語,不過虛聲恫嚇,他未嘗不知道他的辮子軍……并不善于沖鋒陷陣。” |
zhāo yíng xī xū朝盈夕虛 | 盈:滿;虛:空虛。早上充盈,晚上空虛。形容對人忽冷忽熱,反復無常。 | 漢·應劭《風俗通·窮通》:“愿君勿怨,請于市論,朝而盈焉,夕而虛焉,求在故往,亡故去。” |
jiàn wú xū fā箭無虛發 | 箭:弓箭;虛:空。箭射得準,每發必中。形容箭術高明。 | 《晉書·陶侃傳》:“朱伺與賊水戰,左右三人上弩給伺,伺望敵射之,箭無虛發。” |
xū shì shàng bái虛室上白 | 室:比喻心;上:尚;白:明亮。指人能夠清虛無欲,則道心就會自然生成。 | 唐·韋渠牟《商山四皓畫圖贊并序》:“虛室上白,玄門不關。”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未遲。” |
pī kēng dǎo xū批吭搗虛 | 見“批亢搗虛”。 | 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凡為元帥須要機謀,批吭搗虛,為頭說謊,調皮無賽。” |
xū yán suì yuè虛延歲月 | 虛:空,白白地;延:拖延。白白地拖延時間。 |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我有秘書,便守事之,庶有異聞,而虛延歲月,妨資棄力,卒無所成。” |
xiù huàng yī qiāng虛晃一槍 | 形容佯作進攻,以便退卻。 |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回:“欒廷玉抵當不住,虛晃一槍,敗陣而走。” |
xū wǎng shí guī虛往實歸 | 無所知而往,有所得而歸。 | 先秦 莊周《莊子 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 |
xū yù qī rén虛譽欺人 | 譽:聲譽,名譽。用虛假的聲譽欺騙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 |
dài wú xū rì殆無虛日 | 殆:幾乎;虛:空。幾乎沒有一天空著。形容幾乎天天如此。 | 宋·周密《武林舊事·大禮》:“先自前一月來,次第按試習儀,殆無虛日。” |
xū tán gāo lùn虛談高論 | 高:高超;虛:空。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齊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談高論,專在榮利。” |
xū shòu yì,mǎn zhāo sǔn虛受益,滿招損 | 虛: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清·李沂《秋星閣詩話·勸虛心》:“蓋虛受益,滿招損。心虛而后學進,學愈進,心愈虛,虛心者為學之門,亦為學之驗也。” |
zuò wú xū xí座無虛席 | 虛: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 《晉書 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
xū wú piāo miǎo虛無飄渺 | 形容若有若無,空虛渺茫。 | |
gāo tán xū cí高談虛辭 | 高:高超;虛:空。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 | 宋·張方平《論國計》:“故貨食者,人事之確論,非高談虛辭之可致也。” |
sā zhà dǎo xū撒詐搗虛 | 指說謊騙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里修甚幺道果。” |
dàn wú xū fā彈無虛發 | 虛:空。子彈沒有一顆不命中目標。形容射得很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弓弦響處,那彈子如雨點一般打將出去,真是:‘彈無虛發’,每發一彈,岸上即倒一人。” |
xián wú xū fā弦無虛發 | 謂射箭百發百中。 | 《陳書·蕭摩訶傳》:“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無虛發,眾軍尤憚之。” |
zéi rén dǎn xū賊人膽虛 | 比喻做了壞事的人心里總是不踏實。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本是鴛鴦戲語,叫他出來,誰知他賊人膽虛,只當鴛鴦已看見他的首尾了。” |
dǎo xū piē kàng搗虛撇抗 | 指乘虛攻擊。 | 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風雨秋堂套》:終日懸望,恰原來搗虛撇抗,誤我一向,到此讒知言是謊。 |
qiān gōng xū jǐ謙恭虛己 | 虛己:謙虛,虛心。謙虛恭敬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卻也謙恭虛己,百凡從事。” |
míng bù xū xíng名不虛行 | 虛:不真實。傳出的名聲與實際相符,不是虛假的。 | 《晉書·唐彬傳》:“帝顧四坐曰:‘名不虛行。’” |
miù cǎi xū yù謬采虛譽 | 見“謬采虛聲”。 | 梁啟超《致伍秩庸星使書》:“自惟庸陋,靡所取裁,顧承過愛,謬采虛譽。” |
xū wú piāo miǎo虛無縹緲 |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形容空虛渺茫。虛無:空虛;縹緲:隱隱約約。 | 唐 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一錢不落虛空地 | 比喻絲毫不浪費。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員一千兩銀子,好在一錢不落虛空地,將來自有作用。” |
xū wèi wēi yí虛為委蛇 | 虛:表面的;委蛇:敷衍。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 孫中山《和平統一之通電》:“而冀諸公相與為實踐,以矯虛為委蛇之失。” |
xū zhōu piāo wǎ虛舟飄瓦 | 比喻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 |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方船濟乎江,有虛船從一方來,觸而覆之,雖有忮心者,必無怨色。” |
zuò wú xū xí坐無虛席 | 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 《太平廣記·龍三·釋玄照》:“他常常愿意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于他人。在山中開講之后,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 |
xū ér bù gǔ虛而不淈 | 虛:空;淈:枯竭。比喻越虛心求知,知識就會越淵博。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蘥乎,虛而不淈,動而愈出。” |
zuò zéi xīn xū作賊心虛 |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心虛。’” |
chéng xū yǐ rù乘虛以入 | 乘:趁著;虛:空隙,弱點。趁著空隙或無人防范而進入。 | 明·劉基《春秋明經》:“宋衛間鄭師之在外而乘虛以入其國。” |
zhuó yíng jì xū酌盈劑虛 | 拿多余的彌補不足的或虧損的。 | 明 張居正《請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虧展親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劑虛之術。” |
bì shí jī xū避實擊虛 | 虛:空虛。避開敵人的主力所在,攻擊其防御薄弱之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
fú míng xū lì浮名虛利 | 浮名:虛有的名聲。虛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虛的東西。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學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塵埃,甘為浮名虛利所驅逐也。” |
gù zuò xuán xū故作玄虛 | 猶故弄玄虛。 | 《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嗎?’我眉毛一揚,故作玄虛地問她。” |
chéng xū ér rù乘虛而入 | 虛:空隙。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也指趁著空虛或虛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間而入”。 | 宋 張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將至所居,自后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
tú fù xū míng徒負虛名 | 見“徒有虛名”。 | 茅盾《子夜》:“我知道趙伯韜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
xū yìng gù shì虛應故事 | 照例應付,敷衍了事。 | 明 唐順之《條陳薊鎮練兵事宜》:“無有敢肆欺于圣鑒之所不及而虛應故事者矣。” |
piāo wǎ xū zhōu飄瓦虛舟 | 比喻憑空加害于人而又無從追究的事物。 |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
xū xīn píng yì虛心平意 | 平:寧靜。心意空舒寧靜,如同說心平氣和。 | 春秋·齊·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 |
fú yán xū lùn浮言虛論 | 浮言:沒有事實根據的話。浮泛不切實際的言談論調。 | 宋·葉適《制科》:“當制舉之盛時,置學立師,以法相授,浮言虛論,披抉不窮。” |
xū bǐ fú cí虛比浮詞 | 虛比:虛擬的比方;浮詞:浮泛的話。空虛不實的言詞。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探春笑道:‘雖也看過,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里真是有的。’” |
fú yǔ xū cí浮語虛辭 | 指大話、空話。 | 《東觀漢記 隗囂傳》:“吾年已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厭浮語虛辭耳。” |
qiān xū jǐn shèn謙虛謹慎 |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
yí jì tán xū遺跡談虛 | 謂舍棄根據而空談玄虛。 | 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韓愈)之學則可,無退之之學而遺跡談虛,恐援據所及,金根金銀或相貿易,并可赧矣。” |
mài nòng xuán xū賣弄玄虛 | 玄虛:玄妙虛無的道理。指故意耍花招,使人理解不透。 | 巴金《復仇集·亞麗安娜》:“吳素來愛賣弄玄虛,說話每說到重要的地方便住了口。” |
xiàng bì xū gòu向壁虛構 | 向壁:對著墻壁。即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不根據事實而憑空捏造。 | 漢 許慎《<說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 |
zhù yòu kōng xū杼柚空虛 | 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 | 語出《詩 小雅 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
jiàn bù xū fā箭不虛發 | 箭射得準;每發必中。也作“弓不虛發”。 | 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
wǔ xū liù hào五虛六耗 | 比喻弄虛作假。 | 《中國現在記》第九回:“你也曉得,皇上家的錢都是要功歸實用的,那里能由你五虛六耗,賺了許多。” |
chí yíng shǒu xū持盈守虛 | 盈:盛滿;虛:謙虛。指事業處于極盛時要謙虛謹慎,不要驕傲自滿。 | 漢·杜篤《大司馬吳漢誄》:“勛業既崇,持盈守虛。功成即退,挹而損諸。” |
xiāng bì xū zào鄉壁虛造 | 即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 | 漢 許慎《<說文解字>序》:“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 |
nián huá xū dù年華虛度 | 虛度:白白渡過。白白地度過年歲 | 李欣《除夕夜話》:“即使到了除夕,我們也不使年華虛度,要守住每一秒。” |
xū měi yǐn è虛美隱惡 | 虛:空;隱:隱蔽。用憑空的贊美來掩蓋其過錯。 | 《舊唐書·許敬宗傳》:“敬宗又納其寶貨,稱孝泰頻破賊,斬獲數萬,漢將驍健者,唯蘇定方與龐孝素耳,曹繼權、劉伯英皆出其下。虛美隱惡如此。” |
shě shí qiú xū舍實求虛 | 放棄實在的,追求虛幻的。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9回:“王兄本有養命金丹,今不反本求源,倒去求那服食養生之術,即使有益,何能抵得萬分之一?豈非舍實求虛么?” |
gù nòng xū xuán故弄虛玄 | 猶故弄玄虛。 | 沙汀《困獸記》十一:“他既不滿意呂康的故弄虛玄,對于吳楣也有一點討厭,覺得他太張巴,太繁瑣。” |
tú yōng xū míng徒擁虛名 | 見“徒有虛名”。 | 高陽《慈禧全傳》:“兵部徒擁虛名,擬正名為陸軍部,以練兵處、太仆寺并入,而海軍部暫隸焉。” |
miù cǎi xū shēng謬采虛聲 | 指錯誤地相信虛假的名聲。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制臺又謬采虛聲,拿他當作了一員能員,先委了他幾個好差使。” |
xū qíng jiǎ yì虛情假意 | 虛假的情意。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我也見出你那心來了,一味在我面上虛情假意,到老還疼你那正經夫妻。” |
xū zuǒ xiāng dài虛左相待 | 虛:空著;左:古代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回:“素聞老先生品位崇高,學問醇正,敬以參謀之位,虛左相待。” |
píng xū gōng zǐ憑虛公子 | 憑:依托。比喻假設的人或事。 | 漢·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忲。” |
nòng xū zuò jiǎ弄虛作假 | 虛假;不實;制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 |
xū huàn wú shí虛幻無實 | 虛幻:虛假。虛假不真實。 | 宋·蘇軾《書金光明經后》:“觀諸世間,雖其可愛,而虛幻無實,終非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