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項黧馘的成語故事
拼音gǎo xiàng lí guó
基本解釋見“槁項黃馘”。
出處清·薛福成《選舉論上》:“孰知夫二百年來,聰明才杰之資,迍邅場屋,槁項黧馘以老死牖下者,肩相至也。”
暫未找到成語槁項黧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槁項黧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逢人說項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楊祭酒敬之愛才,公心嘗知江表之士項斯。贈詩曰:‘處處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
代人說項 |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 項斯》:“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臧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
槁項黃馘 | 莊周《莊子 列御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
槁木死灰 | 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為人說項 | 唐·楊敬之《贈項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
形如槁木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在康有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今見成名動也不動,已自愧悔。” |
心如槁木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0回:“那個夸說李家小姐標致,說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心中活潑起來。” |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形槁心灰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舊聞 席氏多賢》:“今生已被虜,人被殺,兒孤婦寡,饑寒交迫,形槁心灰,雖生亦猶死也。” |
項莊舞劍 | 清·劉坤一《致張香濤書》:“[定興]乃于署督篆任內,奏參銀元局及淮山鹽務,牽涉敝署,不無激射之詞,論者謂為項莊舞劍,而弟因未嘗稍存芥蒂也。” |
望其肩項 | 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議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 |
代為說項 |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項斯》:“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
死灰槁木 |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晉·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無情耳。” |
發蒙振槁 | 《明史·楊乃郭詹等傳論》:“蓋天速其禍,如發蒙振槁,無煩驅除矣。” |
項背相望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左雄傳》:“監司項背相望,與同疾疢。” |
望其項背 | 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 |
項莊之劍,志在沛公 |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蓋項莊之劍,志在沛公,青島之用兵,不在報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約,殆欲借端以樹兵威于我大陸,作強暴要索之先聲耳。” |
灰心槁形 | 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槁形灰心 | 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鹿門所見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嘗見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
形容枯槁 | 戰國 楚 屈原《漁父》:“顏色憔悴,面容枯槁。” |
折槁振落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劉、項興義兵隨而定,若折槁振落。” |
槁蘇暍醒 | 金·王若虛《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自吾令下車,賦役以平,刑罰以清……槁蘇暍醒,民飽而嬉,相忘乎無事。” |
扭頭別項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幸是我那天不曾莽撞,不然今日之下,弄得一個扭頭別項,一個淚眼愁眉,人生到此,還有何意味!” |
枯槁之士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招士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 |
極口項斯 | 明·袁宏道《與錢象先生》:“仆極口項斯矣。茂苑雖多士,當今無出公右者。” |
抱頭縮項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著那俊才郎倒戈甲,抱頭縮項。” |
面目黧黑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黃帝》:“年老力弱,面目黧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