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銜結的成語故事
拼音cùn cǎo xián jié
基本解釋喻雖然力薄,亦當感恩圖報。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鯉魚龍王報德》:“雖蟣虱微忱,不敢上塵天聽,而寸草銜結,思報洪恩。”
暫未找到成語寸草銜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寸草銜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寸丹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寸赤心 |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一草一木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 |
丁真楷草 |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第八卷引張懷蠸《書斷·中·妙品》:“智永章草,草書入妙,隸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覘亦善隸書,時人云:‘丁真楷草’。” |
三寸不爛之舌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著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
三寸之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
三寸金蓮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九回:“只說那三寸金蓮上那一雙大紅鞋,一看了便也要渾了。” |
三寸鳥,七寸嘴 | |
三顧草廬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回目:“劉玄德三顧草廬。” |
不棄草昧 | 《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
不遺寸長 | 《宋史 婁機傳》:“稱獎人才,不遺寸長。” |
不遺尺寸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但職司國課,其所以不遺尺寸者,亦將以盡瘁濟其成法。” |
與草木俱朽 | 漢·王充《論衡·自紀篇》:“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 |
與草木俱灰 | 明·陳繼儒《晚香堂·附贊·有序》:“既為男子,忍與草木俱灰!” |
與草木俱腐 | 《新唐書·高儉竇威傳贊》:“古來賢豪,不遭興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可勝咤哉!” |
與草木同朽 | |
與草木同腐 | 宋·蘇軾《太息送秦少章》:“雖然,自今觀之,孔北海、盛孝章猶在世,而向之譏評者,與草木同腐久矣。” |
豐草長林 | 唐·杜甫《進三大禮賦表》:“臣生長陛下純樸之俗,行四十載矣。與麋鹿同群而處,浪跡于陛下豐草長林,實自弱冠之年矣。” |
臨淵結網 | 明·楊珽《龍膏記·游仙》:“早辦個鳳想仙緣,休等待臨淵結網,只落得月缺花殘。” |
義結金蘭 | 《太平御覽》引《吳錄》:“張溫英才瓖瑋,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義結金蘭之好焉。” |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 |
人非草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眾人道:‘上復觀察,小人們人非草木,豈不省的?’” |
佇結之情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七年》:“愿單出一相見,以寫佇結之情。” |
依草附木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著俺家名姓,做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
修好結成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九年》:“楚子使公子辰如晉,報鐘儀之使,請修好結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