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形詭狀的成語故事
拼音shū xíng guǐ zhuàng
基本解釋猶言奇形怪狀。
出處唐·康駢《劇談錄·說方士》:“往往有神物來萃,殊形詭狀,深可駭人。”
暫未找到成語殊形詭狀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殊形詭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一犬吠形,萬犬吠聲;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 《晉書·傅咸傳》:“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于群犬,遂至叵聽也。” |
不可名狀 | 晉 葛洪《神仙記》:“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
不可言狀 | 廖仲愷《再論錢幣革命》:“其結果遂致錢幣之購買力銳減,受契約上一定之月給以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狀。” |
不堪言狀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幾時,官場上面的舉動,也見了許多,竟有不堪言狀的。” |
不拘形跡 |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回頭一看,認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 |
不露形色 | |
義形于色 | 《公羊傳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
烏面鵠形 | 《南史·侯景傳》:“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絕粒久者,烏面鵠形。” |
云泥殊路 | 北魏·荀濟《贈陰梁州》:“云泥已殊路。” |
云譎波詭 | 漢 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
以利累形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
眾寡勢殊 | 晉 桓沖《上言吉挹忠節》:“襄陽失守,邊情沮喪,加眾寡勢殊,以至陷沒。” |
眾寡懸殊 | 《隋書 楊善會傳》:“每恨眾寡懸殊,未能滅賊。” |
佹形僪狀 | 明·宋濂《龍馬贊》:“獨角之犀來自九真,食火之雞貢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狀,藉藉紛紛。” |
借鏡觀形 | 《劉子新論 貴言》:“人目短于自見,故借鏡以觀形。” |
像形奪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麼綠荑的,還有甚么丹椒、蘼蕪、風連,見于《蜀都賦》。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
兵無常形 | 《孫子 計》“兵者,詭道也”三國 魏 曹操注:“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
兵行詭道 | 先秦 孫武《孫子 計》:“兵者,詭道也。” |
軍令狀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八卷:“怕恩王不信,勒下軍令狀了去。” |
出處殊涂 | |
出處殊途 |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八:“出處殊途,俯仰異容。瞻嘆古烈,思邁高蹤。” |
出言無狀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沒好氣,他卻自以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無狀起來。” |
分形共氣 | 《梁書·武陵王紀傳》:“友于兄弟,分形共氣。” |
分形同氣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 |
分形連氣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 |
刳形去皮 | |
勞形苦心 | 魯迅《故事新編 非攻》:“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