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潦草草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o liáo cǎo cǎo
基本解釋字不工整或態(tài)度不認(rèn)真
出處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4回:“我昨日寫的潦潦草草,這字龍蛇有體,大是怪事。”
暫未找到成語潦潦草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潦潦草草)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偃風(fēng)從 | |
草木知威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草衣木食 | 元 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奇花異草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nèi),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jié),窮途潦倒的一生。”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草菅人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白草黃云 | 唐 權(quán)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草滿囹圄 | 《隋書·劉曠傳》:“在職七年,風(fēng)教大洽,獄中無系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 |
窮愁潦倒 | 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fèi)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
草長鶯飛 | 南朝 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人非草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眾人道:‘上復(fù)觀察,小人們?nèi)朔遣菽荆M不省的?’” |
救命稻草 | 王朔《永失我愛》:“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勁兒了。” |
風(fēng)吹草動 | 《敦煌變文集 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fēng)吹草動,即便藏形。” |
草廬三顧 | 三國 蜀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寸草春暉 | 唐 孟郊《游子吟》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疾風(fēng)知勁草 | 《東觀漢記 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dú)留,始驗(yàn)疾風(fēng)知盡草。” |
化若偃草 | 語出《論語·顏淵》:“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
一草一木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yīng)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zāi),秋一木華亦為異。” |
草木愚夫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0回:“料你不過草木愚夫,識得什么天時人事。”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晉書 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
十步芳草 | 漢 劉向《說苑 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漢 王符《潛夫論 實(shí)貢》:“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打草驚蛇 |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shí)焉。” |
草莽英雄 | 馮鏗《紅的日記》:“胸前和肩膀上纏著眩著人眼的紅色標(biāo)幟,真是個‘草莽英雄’的氣慨。” |
枯蓬斷草 | 《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姑娘離家以后,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 |
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 | 《晉書·謝玄傳》:“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疾風(fēng)勁草 | 《東觀漢記 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dú)留,始驗(yàn)疾風(fēng)知勁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