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涂炭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n shēng tú tàn
基本解釋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處《尚書 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涂炭。”
暫未找到成語民生涂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民生涂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亂涂地 | 宋·蘇洵《管仲論》:“桓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
一介書生 |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
一介儒生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7回:“生員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國政。” |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合家見防御說得傷心,一齊號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 |
一切眾生 | 《大智度論》第27卷:“如佛所說,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等,一切眾生中佛最第一。”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一塌胡涂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運氣不好,處處倒楣,碰釘子,事業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 |
一室生春 | |
一榻胡涂 |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鐵流》在北平有翻版了,壞紙錯字,弄得一榻胡涂。” |
一死一生 | 《史記·汲鄭列傳》:“太史公曰: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
一民同俗 | 語出《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
一生一世 |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試窘》:“這樣一撞,就撞著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這樣嘴巴骨。” |
一生一代 | 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
一生九死 | 明·劉道開《疇昔》詩:“疇昔干戈里,飄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兩代六朝人。” |
一線生機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生路,借范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后來之禍,則失之矣。” |
一敗涂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 |
七孔生煙 | 清·張春帆《宦海》第八回:“袁太守竟教訓起他來,氣得七孔生煙,雙眉倒豎。” |
七死七生 | |
七生七死 | |
七竅生煙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78回:“忽聞此言,嚇得三尺神散,七竅生煙。” |
萬家生佛 | 宋·戴翼《賀陳待制啟》:“福星一路之歌謠,生佛萬家之香火。” |
萬死一生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以奇矣。” |
萬民涂炭 |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 |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6回:“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三生有幸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見,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
不擇生冷 | 沙汀《淘金記》九:“我們這場上的事情,你曉得的,有些人一點不擇生冷!一天就想方設法,拖人下水。” |
不死不生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