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寒盟的成語故事
拼音sōng bǎi hán méng
基本解釋比喻患難之交。
出處清·李漁《憐香伴·齋訪》:“雖則是梅花冷淡,也甘守松柏寒盟。”
暫未找到成語松柏寒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松柏寒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 |
噓寒問暖 | 冰心《關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春寒料峭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9卷:“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
歲寒三友 | 元·白樸《朝中措》:“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 |
寒木春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劉應之曰:‘既有寒木,又發春華,何如也?’” |
皮松肉緊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緊的談了會子道學,又指東說西的打了會子悶葫蘆呢?” |
衣裳盟會 | 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 |
十年寒窗 | 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
料峭春寒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
寒冬臘月 | 漢 無名氏《別詩(骨肉緣枝葉)》:“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
膽破心寒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膽破心寒,比敵人懾服之狀;風聲鶴唳,驚士卒敗北之魂。”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饑寒交迫 | 宋 王讜《唐語林》第一卷:“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
冰雪嚴寒 | 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
唇亡齒寒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噤若寒蟬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
一暴十寒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高處不勝寒 | 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兼懷子由》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問寒問暖 | 康濯《我在鄉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來拉扯個時事,還常常問寒問暖問吃問住,親熱的不行。” |
濟寒賑貧 | 《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 |
膽戰心寒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2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眾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 |
啼饑號寒 | 唐 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
寒腹短識 |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識,輒不自量造語,余恥之。” |
一曝十寒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天寒地凍 |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詞:“莫恨東風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凍,南枝香動。” |
不寒而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寒蟬凄切 | 晉·陸云《陸清河集·寒蟬賦》:“于是貧居之士,喟爾相與而俱嘆曰:‘寒蟬哀鳴,其聲也悲;四時去暮,臨河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