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肌雪腸的成語故事
拼音bīng jī xuě cháng
基本解釋比喻身心潔白,沒有污點。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干兒冰肌雪腸原自同,鐵心石腹何愁凍。吐不盡鵑血滿胸。”
暫未找到成語冰肌雪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冰肌雪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面黃肌瘦 | 元 楊梓《霍光鬼諫》:“眼欺縮腮模樣,面黃肌瘦形相。” |
冰壺秋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明·沈璟《義俠記·除兇》:“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冷若冰霜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囊螢照雪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陽春白雪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
牽腸掛肚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起手時,牽腸掛肚;過后去,喪魄銷魂。”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魯迅《經驗》:“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后,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臉黃肌瘦 | 王西彥《隔膜》:“在這鄉下孩子的觀念里,難民應該都是一些臉黃肌瘦、衣著襤褸的人。” |
報讎雪恨 | 元 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風云,報讎雪恨。” |
冰天雪地 | 清 蔣士銓《雞毛房》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
瑞雪兆豐年 | 曲波《橋隆飆》十九:“俗語道:‘瑞雪兆豐年’,明年的小麥一定收成好。” |
報仇雪恨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冰雪嚴寒 | 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
香肌玉體 | 明·楊慎《洞天玄記》:“我這里自揣,竡劃,穩步決,盡平生手段神靈大,奪了你香肌玉體卻歸來。” |
羊腸小道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5回:“前面彎彎曲曲,盡是羊腸小道。” |
羊腸小徑 | 巴金《家》:“進了這門,他們即發現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 |
傲霜斗雪 | 《上饒集中營 煉獄散記》:“墻上草,風吹搖擺、霜凍枯萎;而臘梅,卻傲霜斗雪,開出滿樹繁花。” |
木石心腸 | 清 洪楝園《后南柯 辭職》:“雖木石心腸,亦為之動。” |
夏蟲語冰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