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辟蹊徑的成語故事
拼音dú pì xī jìng
基本解釋辟:開辟;蹊徑:小路。獨自開創一條新路。比喻獨創新的方法或風格。
出處清 葉燮《原詩 外篇上》:“抹倒體裁、聲調、氣象、格力諸說,獨辟蹊徑,而栩栩然自是也。”
暫未找到成語獨辟蹊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獨辟蹊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徑情直遂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 |
鞭辟入里 | 盛宣懷《上張香帥書》:“侄忝承付托,責無旁貸,必當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辦大廠,為天下創。” |
獨占鰲頭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
蹊田奪牛 | 《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
得天獨厚 | 明 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精神步履新銳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獨到之處 |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二卷:“往往獨到之處,能以中鋒達意,以中聲赴節。” |
獨一無二 | 宋 延壽《宗鏡錄》第31卷:“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
匠心獨運 |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
獨斷獨行 | 清 容閎《西學東漸記》第19章:“予已預備隨時辭職,以便足下獨斷獨行。” |
羊腸小徑 | 巴金《家》:“進了這門,他們即發現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 |
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徑情直行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 |
徑一周三 | 《周髀算經》上卷:“勾股圓方圖。”漢 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 |
無獨有偶 | 清 壯者《掃迷帚》:“聞簡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謂無獨有偶。” |
獨樹一幟 | 清 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
曲徑通幽 | 唐 常建《破峙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
直情徑行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
獨當一面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
唯我獨尊 | 宋 釋惟白《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
獨出心裁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
天下獨步 | 《后漢書·戴良傳》:“獨步天下,誰與為偶!” |
開疆辟土 |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十卷:“高宗皇帝開疆辟土,仁育義征,決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
大相徑庭 | 莊周《莊子 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
獨木難支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拉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
獨守空房 | 《古詩十九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獨行其是 | 茅盾《子夜》七:“美國還不能在世界上獨行其是,尤其在東方,他有兩個勁敵。” |
單門獨戶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來后勤處的同志,下令騰出這座單門獨戶的喇嘛住宅(喇嘛已還俗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