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任重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ì yuǎn rèn zhòng
基本解釋指擔負重任而行于遠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遠”。
出處《墨子 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暫未找到成語致遠任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致遠任重)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步調(diào)一致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chǎn)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diào)一致的目的,以利戰(zhàn)斗?!?/td> |
破鏡重圓 | 宋 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td>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
語重情深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高蹈遠舉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任人唯親 | 毛澤東《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干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td> |
德重恩弘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td>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林下風致 | 《宣和書譜·婦人薛濤》:“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利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故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 |
學以致用 |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jié)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并且勤學苦學。”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td>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zhèn)鳌罚骸跋剃栔?,丑聲遠播?!?/td>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td>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zhèn)鳌罚骸鞍杠囼T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td>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td>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td>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td>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jīng),已成極重不反之勢?!?/td>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td> |
語重心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zhuǎn)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td>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吳強《紅日》第15章:“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氣,吃一點!”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軍。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亂燒一通,遲早要犯大錯誤呀!”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shù)訓》:“是故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td> |
錯落有致 | 《晉書 衛(wèi)恒》:“纖波濃點,錯落其間。” |
閑情逸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這趟出來,更是閑情逸致,正要問問沿途的景物?!?/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