諄諄教誨的成語故事
拼音zhūn zhūn jiào huì
基本解釋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啟發開導
出處鄧小平《慶祝劉伯承同志五十壽辰》:“伯承同志熱愛自己的同志,對干部總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期以進步。”
暫未找到成語諄諄教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諄諄教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因材施教 | 《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易子而教 |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不吝賜教 | 魯迅《兩地書》五:“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 |
教學相長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明教不變 | 《商君書·賞刑》:“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明教不變,而民知于民務,國無異俗。” |
不吝指教 | 毛澤東《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我現在提出我對上述各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是否有當,希望讀者不吝指教。” |
教無常師 | 《尚書 咸有一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
教猱升木 | 《詩經 小雅 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
反面教員 | 毛澤東《我們黨的一些歷史經驗》:“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員。” |
誨盜誨淫 | 《周易·系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
教條主義 | 毛澤東《矛盾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
經驗教訓 | 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
變俗易教 | 《管子七法》:“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
誨淫誨盜 | 《周易 系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回:“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 《詩經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諄諄不倦 | 明·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從容告語,諄諄不倦,在邑三年,百姓愛之如父母,去之日,哭聲震野。” |
屢教不改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俊,因手刃之。” |
以法為教 | 《韓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 |
諄諄告誡 | 宋 費袞《梁溪漫志 閑樂異事》:“命諸子子婦皆坐,置酒,諄諄告戒,家人見公無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 |
諄諄告戒 | 宋·費袞《梁溪漫志·閑樂異事》:“命諸子子婦皆坐,置酒,諄諄告戒,家人見公無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 |
諄諄善誘 | 宋·劉摯《乞重修太學條制疏》:“昔之設學校,教養之法,師生問對,憤悱開發,相與曲折反復,諄諄善誘。 ” |
移樽就教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
教一識百 | 漢·劉向《列女傳·母儀》:“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 |
誨奸導淫 | 姚錫鈞《<春聲>自序》:“若夫誨奸導淫,使今之社會風尚為江河之日下,則我知免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