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袖揎拳的成語故事
拼音luō xiù xuān quán
基本解釋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頭。形容怒氣沖沖準備動武的樣子。
出處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前后軍兵緊相并,左右槍刀廄圍定。捋袖揎拳挺盔頂,破步撩衣扯劍迎。”
暫未找到成語捋袖揎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捋袖揎拳)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花拳繡腿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拳頭產(chǎn)品 | 吳茂盛《駐京辦》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濃厚,營養(yǎng)豐富,乃油中極品,是我們香州著名的拳頭產(chǎn)品。” |
紅袖添香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從此綠鬟視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文章華國。” |
磨拳擦掌 | 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但題起廝殺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槍,各分戰(zhàn)場。”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
兩袖清風 | 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
長袖善舞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拳打腳踢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我便拳撞腳踢,也不怕他不死。” |
赤手空拳 | 元 秦簡夫《剪發(fā)待賓》第一折:“咱如今少米無柴,赤手空拳。” |
袖手旁觀 | 宋 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
后進領(lǐng)袖 | 《晉書·裴秀傳》:“時人為之語曰:‘后進領(lǐng)袖裴秀。’” |
腳踢拳打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3回:“遇性暴賊人,還要腳踢拳打。” |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
拂袖而歸 | 元·周文質(zhì)《斗鵪鶉·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 |
拳不離手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離手,待我歇息片時再舞。” |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zhàn)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
袒臂揮拳 | 元 關(guān)漢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說的別,包彈遍,不嫌些蹬弩開弓,怎說他袒臂揮拳。” |
斷袖分桃 | 東漢·班固《漢書·董賢傳》:“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說難》:“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 |
猜拳行令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帶脫衣,盡情歡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跡。” |
嗔拳不打笑面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傷犯著你,你有錢看平日相交與他些,沒錢罷了,如何只顧打他?” |
拳拳服膺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揎腕攘臂 | 清·戴名世《〈齊謳集〉自序》:“譬之盲僮跛豎,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籬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
飽以老拳 | 《晉書 石勒載記下》:“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
旁觀袖手 | 宋·陸游《福州清仁王堅老疏》:“勇退激流,雖具衲子參尋之眼;旁觀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誠。” |
雙拳不敵四手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雙拳不敵四手。” |
槊血滿袖 | 唐·劉知畿《史通·模擬》:“至王劭《齊志》,述高季式破敵于韓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歸,槊血滿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