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叔季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例子請按伯仲叔季的順序排列
基礎信息
拼音bó zhòng shū jì
注音ㄅㄛˊ ㄓㄨㄥˋ ㄕㄨ ㄐ一ˋ
感情伯仲叔季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指排列順序。
英語the eldest,second,third and youngest brother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伯仲叔季的意思解釋、伯仲叔季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時伯仲 | 謂兩人水準才能難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
不分伯仲 | 分不出第一第二。 |
五侯九伯 |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
以叔援嫂 | 《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后以“以叔援嫂”謂權宜行事。 |
伯樂一顧 | 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
伯樂相馬 |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
伯仁由我而死 | 伯仁:晉代周颙的字。指對別人的死亡負有某種責任。 |
伯仲之間 |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
伯俞泣杖 |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
伯勞飛燕 |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
伯塤仲篪 |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
伯歌季舞 |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間親密無間。 |
伯玉知非 |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國人;非:不對。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
伯慮愁眠 | 伯慮:國名;愁:憂愁。伯慮國民憂慮睡眠。指過慮。 |
伯道無兒 | 伯道:鄧伯道。舊時對他人無子的嘆息。 |
元方季方 | 東漢陳實有子陳紀字符方、陳諶字季方,兩人皆以才德見稱于世。元方之子長文與季方之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問于陳寔,寔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謂兩人難分高下。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后稱兄弟皆賢為難兄難弟或元方季方。 |
冤如巷伯 | 巷伯:周幽王時寺人(宦官),遭讒被刑。像巷伯一樣冤屈。指不白之冤。 |
叔度陂湖 | 《后漢書 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叔度,黃憲字。后以喻人度量寬大。 |
嫂溺叔援 | 語出《孟子 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
季友伯兄 | 比喻交情深,義氣重。 |
季孫之憂 | 季孫:魯國大夫;憂:憂患。指內部的憂患。 |
季孟之間 | 這里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勢力最大的季氏和勢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季布一諾 | 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
季常之懼 | 宋陳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兇悍而好嫉妒,陳慥頗為懼怕。事見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后因謂懼內為“季常之懼”。 |
季常之癖 | 宋朝人陳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氣暴躁,醋性很大,陳很怕她。后稱人怕老婆就說有“季常之癖”。 |
季路一言 | 比喻信用極好。 |
將伯之助 |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