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目所視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見“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例子鄧小平《在西南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報告》:“‘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大家都學習了,了解了,就不容許干部亂干了,對整個領導都有好處。”
基礎信息
拼音shí mù suǒ shì
注音ㄕˊ ㄇㄨˋ ㄙㄨㄛˇ ㄕˋ
繁體十目所視
感情十目所視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十目所視的意思解釋、十目所視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無所不為 | 為:做。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了。 |
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
目迷五色 | 迷:迷亂;五色:指各種顏色。眼睛被五彩繽紛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紛呈;使人眼花繚亂;也形容事物錯綜復雜;辨不清本質所在。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
十全十美 |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
十萬火急 |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一無所有 | 什么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 |
力所能及 |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
目光短淺 | 缺乏遠見卓識的、只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
所作所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 |
一視同仁 |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蓋;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靡所底止 | 謂沒有止境。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給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
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目不轉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十全大補 | 藥名。含有十種名貴的滋補藥物。比喻某項方案或方法對事情有巨大補益。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大失所望 |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觸目皆是 |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見到的都是。 |
十羊九牧 | 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