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文縟禮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虛:虛假;縟:繁復,繁瑣。虛偽的儀式,繁瑣的禮節
出處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蓋英倫爾時,虛偽滿于社會,以虛文縟禮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輒謂之惡人。”
基礎信息
拼音xū wén rù lǐ
注音ㄒㄨ ㄨㄣˊ ㄖㄨˋ ㄌ一ˇ
繁體虛文縟禮
感情虛文縟禮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等。
英語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虛文縟禮的意思解釋、虛文縟禮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虛位以待 | 留著位置等待。 |
以文亂法 |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
身無分文 | 形容非常貧窮。 |
識文斷字 | 知曉文字。 |
經文緯武 |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
彬彬有禮 |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一文不名 | 一文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貧困。 |
作賊心虛 |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文山會海 |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表面文章 |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
入文出武 |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
虛文浮禮 | 沒有意義的,表面應酬的禮數。 |
禮之用,和為貴 | 和:和諧,協調。按禮行事,當以和平和諧為本。 |
敦詩說禮 | 敦:敦厚。詩:《詩經》。誠懇地學《詩》,大力講《禮》。舊時統治階級表示要按照《詩經》溫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禮的規定辦事。 |
禮先一飯 | 見“禮先壹飯”。 |
文理不通 |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
識文談字 | 見“識文斷字”。 |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虛左以待 |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
知書達禮 |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
文武全才 |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藝。 |
粗通文墨 |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
愛禮存羊 | 由于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
俗下文字 | 指為應付世事而寫的平庸的應酬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