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大怒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例子周瑜聽罷,勃然大怒。(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基礎信息
拼音bó rán dà nù
注音ㄅㄛˊ ㄖㄢˊ ㄉㄚˋ ㄋㄨˋ
正音“勃”,不能讀作“bō”。
感情勃然大怒是中性詞。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用于人突然生氣變臉色。
辨形“怒”,不能寫作“恕”。
辨析勃然大怒和“怒發沖冠”、“怒氣沖天”;都形容憤怒到了極點。不同在于:勃然大怒強調“突然發怒”;“怒發沖冠”含褒義;強調“義憤發怒”。勃然大怒和“怒氣沖天”為中性成語;“怒發沖冠”和勃然大怒只用于人及其神態;而怒氣沖天還可用于語言文字一樣的東西。
英語make somebody\'s blood boil(to make somebody very angry; as black as thunder; bluster oneself into anger
俄語рассвирепéть
日語むつとして顔色を変えて怒(おこ)り出(だ)す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勃然大怒的意思解釋、勃然大怒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元大武 | 指古時祭祀用的牛。 |
一目了然 |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樣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一秉大公 | 謂言論行事全秉公心。 |
一見了然 | 猶一目了然。 |
七大八小 |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謂妻妾眾多。 |
萬事大吉 | 什么事都很圓滿順利。大吉:很吉利。 |
上根大器 | 佛家語。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資、才能極高的人。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以:因;眚:過失,錯誤;掩:遮蔽,遮蓋;德:德行。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大功績。 |
不以為然 |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
不大對頭 | 有了問題,出了毛病,指有失調的跡象。 |
不期然而然 | 沒有想到是這樣而竟然是這樣。 |
不期而然 | 期:料想;然:如此。沒有想到會這樣而竟然這樣。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不登大雅 | 大雅:高貴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不知大體 | 知:知道;大體: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從全局出發。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形容不夠文雅。 |
不識大體 | 識:懂得;大體:重要的道理;關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認清大局;不懂得做事、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
不輕然諾 | 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
不達大體 | 大體:大局,整體利益。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
不顧大局 | 不考慮整個局面或形勢。 |
東怒西怨 | 比喻遷怒于人。 |
東怨西怒 | 謂任意指責別人。 |
東洋大海 | 東洋:東邊的大海。泛指無邊無際的大海。 |
豐亨豫大 | 形容富足興盛的太平安樂景象。 |
為小失大 | 為了小利,造成巨大損失。 |
舉止大方 | 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久聞大名 | 聞:聽到。早就聽到對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見面時的客套話。 |
九間大殿 | 見“九間朝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