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鄔其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國社會的奇觀。
政客們失勢裝病不求藥,無聊時閉門讀書遮場面;
他們一旦闊氣就露原形,殺人如麻依然兇狠陰險;
忽然再度失勢通電下野,阿彌陀佛大家謝天謝地。
注釋
鄔其山:即是內山書店的老板內山完造先生。內山兩字的日文發音是鄔其亞馬(wuqi yama)。為了適應中國人的名字形式,魯迅保留“山”字,將內山寫為鄔其山。
廿(niàn)年:二十,廿年,內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國,至此時,已有二十年。
中華:中國。
闊:闊氣,這里引申為得勢、上臺的意思。
下野:下臺。
南無阿(ē)彌陀:佛號,是佛教徒經常念誦的。當時下臺的軍閥政客有的還假稱吃齋學佛,這兩句就是指這種情況。又,在江浙人的口頭禪中“南無阿彌陀佛”又有“謝天謝地”的意思。作者這里語帶雙關。表現了對當時國民政府的蔑視和冷嘲。
“贈鄔其山”鑒賞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931年初春。當時,魯迅先生每天都到內山書店去會晤內山先生歡談。內山先生感慨良多,魯迅先生在聽了以后,頗感興趣,在第二天便根據內山先生的談話,寫成一首詩贈給他。 ?
賞析
這是一首從受詩者所見所聞而寫的詩,全詩意在嘲諷國民政府統治者的怪相,采用了寫實手法,摒棄了比喻修辭,直斥國民政府,筆鋒犀利潑辣,痛快淋漓。
詩的首句平鋪直敘,直言總括,要寫這二十年來的中華的狀況。后三句又用口語化的語言,概括寫了國民政府軍閥政客們的種種伎倆。其中“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句,寫出了軍閥政客們手段的兇錢,指出了他們毫不以生命為意、視生命如草芥的模樣。尾句用“南無阿彌陀”的敬佛念佛聲作結,既寫了軍閥政客下臺失勢后,以皈依佛門的形式避仇和等待東山再起的伎倆,又寫了民眾對他們下臺的態度:謝天謝地,他們終于下臺了。結句語含雙關,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全詩明白如話,每一句抓住一個典型現象,高度概括了軍閥、政客們的形象和手段,末句于幽默詼諧中,寄寓了作者對軍閥政客們的憤恨。
這首詩憑寫實手法,行嘲諷之旨,且不求渲染,運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節奏明快,有民歌風味,語言通俗易懂,愛憎分明。
魯迅簡介
近現代·魯迅的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 魯迅的詩(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