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秋閨”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夜臥枕而眠,輕風(fēng)中睡夢不安。愁鎖雙眉,金雀倒掛無心管。新式羅衣全不要,還尋著穿過去的衣衫。
那芙蓉花偏偏不落,看著它令人愁腸寸斷。人因傷心而痛苦,鏡里容顏不像從前。當(dāng)初誤了與霜雪之神的前約,如今只好忍受寒夜反思的熬煎。
注釋
秋夢薄:夢短易醒。秋,“秋閨”點(diǎn)題,明節(jié)令。此句言心神不寧,失眠。
“紅斂”句:紅腫眼瞼,緊鎖雙眉。雙蛾:蛾喻眉毛。金雀:釵,金雀飾狀的發(fā)釵。
羅衣:絲織綾羅所制衣衫。渾:全。春衫:相對于“羅衣”的布衫。“春”又與“秋”相對照,亦暗切題旨。青春衣衫實即“青衿”,秀才(諸生)服也。
腸斷花回不落:意謂傷心人偏偏仍活著。斷腸花:暗翻李白《古風(fēng)》“朝為斷腸花,暮逐東流水”句意。
青女:李商隱《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青女為傳說中專司霜雪之神。“青女約”指相約如松柏之堅貞不屈。
“蝶戀花·秋閨”鑒賞
賞析
“閨思”題材,無論是“春閨”抑是“秋閨”,從來不外是怨郎君或情郎薄倖,嘆一己青春空拋、紅顏薄命,罕見有自責(zé)負(fù)約、自傷移情改志的。有則自清初始。時代的某些特定背景,導(dǎo)致傳統(tǒng)題材的內(nèi)涵啟變,“閨怨”即其中一例。宋徵輿在“云間三子”中年最少,幼于陳子龍、李雯十歲,遲后陳、李二十年始卒。“三子”在甲申、乙酉鼎革之際,子龍赴難殉身,李、宋改志仕清。李雯卒早,宋徵輿漸居要路,俯今仰昔,心情復(fù)雜,愧對故友如陳子龍者之自疚感時有涌起,這首《秋閨》就是以吞吐含蓄之筆透現(xiàn)內(nèi)心的隱蔽境界。盡管事實已是“新樣羅衣”難以棄卻,“舊日春衫”無可尋復(fù),“青女約”之誤早成定獄,“斷腸花不落”的怨天尤人均無法挽回“顏非昨”之勢,但作者的自怨自艾并非偽飾,是真誠的。惟其真誠而又不可逆變已鑄成之事實,所以,隱痛也就顯得深沉。云間詞人論詞主“境由情生、辭隨意啟”的雅正婉研之旨,好以“香草美人”為寄托載體,本多情愛之寫。不意陵谷變遷,陳子龍最后三數(shù)年之作盡寄以忠愛苦情,李雯、宋微輿等則于白日歌酒流連,夜半乃自傷成為“兩截人”,境由情生之旨轉(zhuǎn)獲致更多層面的發(fā)揮。時勢推移,每多初衷始所未料者。此詞意象似多陳舊,然而特定個性的情思卻推陳見新,頗醒服目。詞的脈絡(luò)甚細(xì),辭既達(dá)意又能惋曲,老于傳統(tǒng)手筆而不迂不滯,允稱駕輕就熟之高手。
宋徵輿簡介
清代·宋徵輿的簡介

宋徵輿(公元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六七年)字直方,一字轅文,江蘇華亭人。生于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年五十歲。順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進(jìn)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徵輿為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倡幾社,以古學(xué)相砥礪,故所作以博瞻見長,《四庫全書提要》云: “徵輿為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以古學(xué)相砥礪,所作以博贍見長,其才氣睥睨一世 ,而精練不及子龍 ,故聲譽(yù)亦稍亞之云。”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詩稿十四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 宋徵輿的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