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后庭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
妃子起初掩映著窗子,外面春光的嬌美之景無法進入她們的芳閣。但妃子一出閨閣,萬般春日麗景都失去了顏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門戶。
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致。
花兒從開放時的爭奇斗艷到枯萎的凋零是很短暫的時光,到花瓣都落光的時候一切又都歸于了平凡。
注釋
對:相對,對面。這里指高閣前有芳林花草。
傾城:使城池傾倒,形容女子貌美。
乍:開始,起初。
帷:帷帳,帷幄。
玉樹:玉樹的樹冠挺拔秀麗,莖葉碧綠,頂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別致。
流光:玲瓏剔透,流光溢彩。
“玉樹后庭花”鑒賞
賞析
陳后主所作的《玉樹后庭花》歌,寫的是嬪妃們嬌嬈媚麗,堪與鮮花比美競妍,其詞哀怨靡麗而悲涼,后來成為亡國之音的代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詩的開頭概括了宮中環境,并化用漢朝李延年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詩句,來映襯美人的美麗。華麗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園,沒人居住的高閣就在這殿宇的對面,在花叢的環繞之中。美人生來就美麗,再經刻意妝點,姿色更加艷麗無比。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寫美人們應召見駕時的情態,儀態萬千,風情萬種。無論是應召時的“乍不進”,還是接駕時的“笑相迎”,都討得后主的無比歡欣。“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詩的結尾處與開頭相呼應,重點描繪了宮中美人的“傾國傾城之貌”,也成了陳后主留戀后宮,貪戀美人的最好注腳。
詩歌在藝術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著意于從側面、動態的角度去描寫,力求舍形而求神,詩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的描寫都極為生動傳神;二是全詩結構緊湊,回環照應,景與人相互映襯,意象美不勝收。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宮體詩的最高水平。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陳后主雖然是一個糟糕的皇帝,但卻是一個具有一定藝術修養的詩人。
創作背景
南朝陳后主生活奢侈,不問政事,且喜愛艷詞。但他的好日子就象這玉樹后庭花一樣短暫,前后不足七年(公元582年至589)589年,隋兵進入建康(今南京),陳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陽。 《玉樹后庭花》遂被稱為“亡國之音”。
陳叔寶簡介
南北朝·陳叔寶的簡介

陳后主陳叔寶(553—604年),字元秀,南朝陳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制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589年(禎明三年),隋軍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后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曰煬。
...〔? 陳叔寶的詩(1篇)〕猜你喜歡
仙人篇
仙人攬六箸,對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韓終與王喬,要我于天衢。
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
飛騰逾景云,高風吹我軀。
回駕觀紫微,與帝合靈符。
閶闔正嵯峨,雙闕萬丈余。
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
驅風游四海,東過王母廬。
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
潛光養羽翼,進趣且徐徐。
不見昔軒轅,升龍出鼎湖。
徘徊九天下,與爾長相須。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悵臥遙帷。
章臺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新。
相逢行二首
朝騎五花馬,謁帝出銀臺。
秀色誰家子,云車珠箔開。
金鞭遙指點,玉勒近遲回。
夾轂相借問,疑從天上來。
蹙入青綺門,當歌共銜杯。
銜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見。
相見不得親,不如不相見。
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
胡為守空閨,孤眠愁錦衾。
錦衾與羅幃,纏綿會有時。
春風正澹蕩,暮雨來何遲。
愿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
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
當年失行樂,老去徒傷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曠佳期。
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