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1:中庸:中,謂之無過無不及。庸,平常。
譯文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為時很久了。
評析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為一種道德觀念,這是孔子和儒家尤為提倡的。《論語》中提及中庸一詞,僅此一條。中庸屬于道德行為的評價問題,也是一種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常謂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對立雙方的任何一方,使雙方保持均衡狀態。中庸又稱為中行,中行是說,人的氣質、作風、德行都不偏于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互相牽制,互相補充。中庸是一種折衷調和的思想。調和與均衡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相對的、暫時的。孔子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的這一狀態,并概括為中庸,這在古代認識史上是有貢獻的。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講中庸,講調和,就否定了對立面的斗爭與轉化,這是應當明確指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