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1:道:一本作導,作動詞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國:乘,音shng,意為輛。這里指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車的國家,即諸侯國。春秋時代,戰爭頻仍,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車輛的數目來計算。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不是大國。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個人的態度,尤其是對待所從事的事務要謹慎專一、兢兢業業。
4:愛人:古代人的含義有廣義與狹義的區別。廣義的人,指一切人群;狹義的人,僅指士大夫以上各個階層的人。此處的人與民相對而言,可見其用法為狹義。
5:使民以時:時指農時。古代百姓以農業為主,這是說要役使百姓按照農時耕作與收獲。
譯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評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說的話,主要是對國家的執政者而言的,是關于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他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即要求統治者嚴肅認真地辦理國家各方面事務,恪守信用;節約用度,愛護官吏;役使百姓應注意不誤農時等。這是治國安邦的基本點。康有為說,孔子的學說是愛人,泛愛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說的愛人則非此意。他所說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對象。可見,愛人不是愛一切人,而只是愛統治集團中的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會思想。但這與愛人與否則無太大干系。從另一個角度說,孔子這里是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統治百姓出謀劃策。
魯迅曾經指出:孔夫子曾經計劃過出色的治國的方法,但那都是為了治民眾者,即權勢者設想的方法,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這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看待孔子治國方略的。因而頗具尖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