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石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pán shí sāng bāo盤石桑苞 | 盤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樹。比喻安穩牢固。 | 《易 否》:“系于苞桑。”孔穎達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則牢固也……桑之為物,其根眾也,眾則牢固之義。” |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qìng shí zhī gù磬石之固 | 比喻不可動搖。 | |
jīn shí zhī yán金石之言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1回:“兄長金石之言,小弟當銘刻肺腑。” |
mù xīn shí fù木心石腹 | 猶木人石心。 |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顧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
wǔ shí liù yī五石六鹢 | 語出《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曷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飛。”后用以比喻記述準確或為學縝密有序。 | 《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
xīn rú jiān shí心如堅石 | 心象鐵石一樣堅硬。比喻心腸硬或意志十分堅決。同“心如鐵石”。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又有一種男不慕色,女不懷春,志比精金,心如堅石,沒來由被旁人播弄,設圈設套,一時失了把柄,墮其術中,事后悔之無及。” |
qīn mào shǐ shí親冒矢石 | 見“親當矢石”。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尚親冒矢石,沖突掩殺。” |
yù shí tóng jìn玉石同燼 | 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梁啟超《新羅馬》:“逆著你來便玉石同燼,順著你來又雞犬不寧。” |
qíng jiān jīn shí情堅金石 | 彼此感情像金石一樣牢固。 |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情堅金石,始終不改。” |
yù shí nán fēn玉石難分 | 對美玉和石頭不加區分或難以區分。比喻好壞不分。 | 唐·陸贄《招諭淮西將吏詔》:“兵戈既接,玉石難分。” |
xuàn yù gǔ shí衒玉賈石 | 叫賣璧玉,實際上賣的卻是石頭。比喻言不副實。 | 漢·揚雄《法言·問道》:“衒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 |
jīn shí liáng yán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將你勸,休嫌絮煩。” |
chù shí jué mù觸石決木 | 比喻莽撞蠻干。 | 漢·揚雄《太玄·難》:“次八,觸石決木,維折角。測曰:觸石決木,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剛,故非所任也。” |
shēn fēi mù shí身非木石 | 謂自身并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
pán shí zhī ān盤石之安 | 形容極其安定穩固。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盤石,壽于旗翼。” |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磐石 | 安;安穩;磐石:厚而重的大石頭。像磐石一樣安穩不動。形容穩固;不可動搖。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 |
pín wú dàn dàn貧無擔石 | 擔:古代重量單位,1擔=100市斤;石:容量單位:1石=10斗。家里窮得連一擔的糧食也沒有。形容沒什么儲備。 | 明·袁宏道《敘四子稿》:“理本荒也,而剽竊二氏之皮膚,如貧無擔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鄉里也。” |
yàn shí wàng zhēn燕石妄珍 | 妄視無用之物為珍寶。 | 唐·劉知幾《史通·人物》:“若愚智畢載,妍媸靡擇,此則燕石妄珍,齊竽混吹者矣!” |
jiān rú pán shí堅如磐石 | 堅:牢固;磐石:大石頭。牢固得像大石頭一樣。形容非常堅固;不可動搖。 | 《玉臺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作》:“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
zhù shí zhī jì柱石之寄 | 寄:寄托。比喻國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
bù fēn yù shí不分玉石 | 指無有區別,同歸于盡。參見“玉石俱焚”。 |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向非君侯來,合郡士民當不分玉石矣。” |
jīn shí wèi kāi金石為開 | 金屬和石頭都會被打開。常與“精誠所至”連用。比喻真誠能產生巨大的感動力量;從而戰勝一切困難。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
dī shuǐ chuān shí滴水穿石 |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tiě shí xīn gān鐵石心肝 | 見“鐵石心腸”。 |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俺虔婆生下一副鐵石心肝,皺著柄凍凌觜臉,把俺這做女的,不做人也似看承。” |
gāo huāng quán shí膏肓泉石 | 膏肓:胸鬲之間,比喻難治的病癥。形容熱愛山林泉水已成為很難改變的癖好,指隱居不愿做官。 | 明·洪應明《菜根譚》:“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詩。” |
qīn dāng shǐ shí親當矢石 | 謂將帥親臨作戰前線。 | 《北齊書·文宣帝紀》:“每臨行陣,親當矢石。” |
jīn shí zhī jiān金石之堅 | 象金屬和石頭那樣堅硬。形容極為堅硬或強固。 | 漢 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 |
shí jiān jīn kuì石緘金匱 | 同“石室金匱”。 | |
yù shí tóng fén玉石同焚 | 焚:燒。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héng shí liàng shū衡石量書 |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時文書用竹簡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國政。亦作“衡石程書”。 |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jiāo shā shí làn焦沙爛石 | 將沙燒焦,石燒爛。形容天氣非常酷熱。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循天之道》:“為寒則疑冰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 |
pán shí quǎn yá盤石犬牙 | 盤石:巨石。指分封宗室以鞏固其統治。 | 《晉書·武十三王等傳論》:“文昭武穆,方駕于魯、衛、應、韓;盤石犬牙,連衡于吳、楚、齊、代。” |
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風清 |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訴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 《周禮·秋官·大司寇》:“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 |
shí shì jīn yán石室金鐀 | 見“石室金匱”。 | |
xuàn yù gǔ shí炫玉賈石 | 夸耀石頭而當玉賣。比喻偽飾欺世。 | 唐 柳宗元《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獨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賈石者也。\'” |
jiàng shí yùn jīn匠石運金 | 匠:匠人;石:人名;運:掄;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掄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沒有碰傷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藝精湛。 | 《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
liàn shí bǔ tiān煉石補天 | 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井下石 | 看見別人落在井里;還往井下丟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陷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shuò shí liú jīn鑠石流金 | 高溫熔化金石。形容天氣酷熱。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詮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 |
jiāo jīn liú shí焦金流石 | 金屬燒焦,石頭熔化。形容天氣干旱酷熱。 | 南朝 梁 劉孝標《辯命論》:“放勛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
yù shí xiāng róu玉石相揉 | 比喻好壞混雜。 | 《孔叢子·對魏王》:“駑驥同轅,伯樂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為之嘆息。” |
shì jīn shí試金石 | 一種黑色堅硬的石塊,用黃金在上面畫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成色。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這里,端的,現放著試金石。” |
shān zǒu shí qì山走石泣 | 泣:哭泣。山在移動,石頭也哭泣。比喻暴政將要滅亡。 |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桀時泰山,山走石泣。” |
liè shí liú yún裂石流云 | 流:往來無定或轉運不停。裂開山石,震動云霄。形容聲音高昂響亮。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來,端的有落塵繞梁之聲,裂石流云之響。” |
shān tóng shí làn山童石爛 | 謂山無草木,石頭腐爛。喻不可能有的現象。 | 宋·劉昌詩《蘆浦筆記·歡會誓》:“山童石爛,言則可誕;山崇石堅,此言不愆。” |
lín wēi xià shí臨危下石 | 在人家處于危急時向他扔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談經濟者,少甚么看風使舵、臨危下石之人。” |
shuǐ shí qīng huá水石清華 | 見“水木清華”。 | 《宋書·隱逸傳論》:“且巖壑閑遠,水石清華,雖復崇門八襲,商城萬雉,莫不蓄壤開泉,仿佛林澤。” |
yù shí tóng suì玉石同碎 | 猶玉石俱焚。 |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 |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卻害了自己。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活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會懷感恩。送一石米給人會使人貪得無厭而反目成仇。指對人幫助要看時機與對象。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 |
shuǐ kū shí làn水枯石爛 | 極言歷時長久。 |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們從春望到秋,從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爛了。” |
mián yún wò shí眠云臥石 | 比喻山居生活。 | 唐劉禹錫《西山半若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 |
tài shān pán shí泰山磐石 | 比喻安定穩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于火熱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shān liù chuān shí山溜穿石 |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
zhù shí zhī shì柱石之士 | 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比喻能夠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蔣濟傳》:“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于行稱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并驅策,不使圣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 |
pán shí zhī gù磐石之固 | 比喻堅固不可動搖。 | 《晉書·陸機傳》:“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難,以成盤石之固。” |
pán shí zhī ān磐石之安 | 形容極穩固。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 |
xuán dàn chéng shū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liè shí chuān yún裂石穿云 | 震開山石,透過云霄。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 宋 陸游《黃鶴樓》:“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
tai shān pán shí泰山盤石 | 比喻安定穩固。 | |
zhěn shí qǐn shéng枕石寢繩 | 見“枕方寢繩”。 | 《文子·精誠》:“慮犧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寢繩,殺秋約冬,負方州,抱員天。” |
yù shí hùn xiáo玉石混淆 | 比喻好壞混雜。 | 晉·葛洪《抱樸子·百家》:“真偽顛倒,玉石混淆。” |
hǎi hé shí làn海涸石爛 | 猶海枯石爛。 | 清·秋瑾《精衛石》第二回:“海涸石爛情無改,正欲歸坐續言詞。” |
jīn shí bù yú金石不渝 | 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操等。 | 宋·歐陽修《除許懷德制》:“享爵祿之崇高,荷寵靈之優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
zhù shí zhī chén柱石之臣 | 柱石: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擔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 東漢·班固《漢書·元后傳》:“位歷將相,國家柱石臣也。” |
tā shān zhī shí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 《詩經 小雅 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
yào shí wú xiào藥石無效 | 藥石:藥和治病的石針。藥和石針都不見效。形容病情嚴重。 | 漢·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 |
jiā wú dàn shí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狂生》:“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 |
xīn rú tiě shí心如鐵石 | 心像鐵石一樣堅硬。形容不易動感情或冷漠無情。 | 三國 魏 曹操《敕王必領長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 |
bàn jiǎo shí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 |
cān yún wò shí餐云臥石 | 指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 明 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云臥石人。” |
shí chì bù duó石赤不奪 | 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 | 漢·楊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 |
yù shí jù jìn玉石俱燼 | 美玉和石頭一樣被燒毀。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北齊·邢子才《廣平王碑文》:“群心在辰,橫流具及,山崩川斗,星筼日銷,昆岳既毀,玉石俱燼。” |
héng shí chéng shū衡石程書 | 見“衡石量書”。 | 宋·李綱《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近君子而遠小人,雖不親細務,大功可成;不然,雖衡石程書,衛士傳餐,亦無益也。” |
xián yù jiǎ shí銜玉賈石 | 給人看的是玉,賣給人的卻是石頭,義同“掛羊頭,賣狗肉” | |
liú jīn shuò shí流金鑠石 | 形容天氣酷熱,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
diǎn shí chéng jīn點石成金 | 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孟浩然》:“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 |
xuán yá zhuǎn shí懸崖轉石 | 比喻形勢發展迅猛。 | 梁啟超《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及其機之既動,則以懸崖轉石之勢,波波之相續,峰峰之不斷,馴至數千百年而未有已。” |
xīn rú jīn shí心如金石 | 猶心如鐵石。 | 《后漢書·王常傳》:“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
shù shí zhěn liú漱石枕流 | 舊時指隱居生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shí huǒ guāng yīn石火光陰 | 表示光陰之迅速,一眨眼就要過去。 | |
luǎn shí bù dí卵石不敵 | 比喻雙方力量相差極大。 | 漢 焦延壽《易林》卷十三:“卵與石斗,麋碎無疑;動而有悔,出不得時。” |
rén fēi mù shí人非木石 |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于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 |
yù shí zá róu玉石雜糅 | 比喻好壞混雜。 | 漢·王充《論衡·累害》:“公侯已下,玉石雜糅;賢士之行,善惡相苞。” |
shān kū shí sǐ山枯石死 | 極言年代久遠。 | 明·劉基《沁園春》詞:“任龍蛇歌怨,桑榆煙盡,山枯石死,畢竟何成。”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阱下石 | 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yì shí èr niǎo一石二鳥 | 一塊石頭投出去;打中兩只鳥;比喻一舉兩得。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這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辦法。” |
kòu shí kěn rǎng叩石墾壤 | 叩:敲打;墾:開墾。敲石挖土。指破土動工。 | 《列子·湯問》:“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千,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
pán shí zhī gù盤石之固 | 比喻堅固不可動搖。 | 《晉書·陸機傳》:“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難,以成盤石之固。” |
qiāo jīn jī shí敲金擊石 | 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
yáng shā zǒu shí揚砂走石 | 砂土飛揚,小石翻滾。形容風力迅猛。 | 《春秋緯》:“風從箕星,揚砂走石。” |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盤石 | 象盤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定穩固。 | 《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盤石,壽于旗翼。”楊倞注:“磐石,盤薄,大石也。” |
bō yún jué shí拏云攫石 | 形容古樹干高聳云霄、根盤曲石隙之雄姿。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廳前多古樹,有拏云攫石之勢。” |
yān dài zhī shí燕岱之石 | 比喻庸才下品。 | 隋 江總《讓尚書令表》:“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璉之器。” |
yào shí zhī yán藥石之言 | 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泛指藥物。比喻勸人改過的話。 | 《舊唐書 高季輔傳》:“(太宗)特賜鐘乳一劑,曰:‘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 |
jīn shí zhī gōng金石之功 | 金:指鐘鼎類。石:指碑碣類。刻在鐘鼎碑碣之上,永不磨滅的功勛。 | |
kǔ kǒu è shí苦口惡石 | 石:古代石針。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規勸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
jīn shí zhī jì金石之計 | 比喻最安全的計策。 | 漢·陸賈《新語·資執》:“欲辭晉獻公譬馬之賂,而不假之夏陽之道,豈非金石之計哉?” |
xīn jiān shí chuān心堅石穿 |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 宋 陸九淵《語錄》:“俗諺云:‘心堅石穿’。即是一個人,如何不打疊教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