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石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ěn shí sòu liú枕石嗽流 | 見“枕石漱流”。 | 明·唐順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隱無兩道,茍徒枕石嗽流,嘲弄煙月以為曠達,而曰世與我既相違矣,則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
mián yún wò shí眠云臥石 | 比喻山居生活。 | 唐劉禹錫《西山半若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td> |
fù shí fù hé負石赴河 | 河:這里指黃河。背著石頭跳進黃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負石赴淵”。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于河,為魚鱉所食?!?/td>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會懷感恩。送一石米給人會使人貪得無厭而反目成仇。指對人幫助要看時機與對象。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 |
ná yún jué shí拿云攫石 | 攫:取。形容古樹高聳入云,枝干懸空,姿態奇特,氣勢雄偉。 | 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 草河錄》下:“廳前多古樹,有拿云攫石之勢?!?/td> |
yǐ shēng liáng dàn以升量石 | 升、石: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比喻以膚淺的理解力推測深奧的道理。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繆稱訓》:“使堯度舜則可,使桀度堯,是猶以升量石也?!?/td> |
hán líng piàn shí韓陵片石 | 韓陵:韓陵山,在河南安陽東,北魏溫子升撰寫寺碑文。比喻少見的好文章。 | 唐·張鷟《朝野僉載》第六卷:“信曰:‘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 0 |
yān dài zhī shí燕岱之石 | 比喻庸才下品。 | 隋 江總《讓尚書令表》:“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璉之器?!?/td> |
bān shí zá jiǎo搬石砸腳 | 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 臥龍生《鏢旗》第26回:“我說了怕你賭氣,拂袖而去,那豈不自己搬石砸腳,得不償失?!?/td> |
dī shuǐ chuān shí滴水穿石 |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shēn fēi mù shí身非木石 | 謂自身并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磐石 | 安:安穩;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固。 | 戰國 趙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td> |
chì shí chéng yáng叱石成羊 | 一聲呼喊,居然使石頭變成了羊。比喻神奇的事情。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指鹿為馬,秦趙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黃初平之得仙?!?/td> |
xián yù jiǎ shí銜玉賈石 | 給人看的是玉,賣給人的卻是石頭,義同“掛羊頭,賣狗肉” | |
xuàn shí wéi yù炫石為玉 |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賣出的卻是石頭。比喻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漢·揚雄《法言·問道》:“炫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宋·程顥《論王霸之辨》:“茍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為玉也。” |
yù shí xiāng róu玉石相揉 | 比喻好壞混雜。 | 《孔叢子·對魏王》:“駑驥同轅,伯樂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為之嘆息?!?/td> |
yù shí jù suì玉石俱碎 | 猶玉石俱焚。 |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td> |
yù shí tóng jìn玉石同燼 | 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梁啟超《新羅馬》:“逆著你來便玉石同燼,順著你來又雞犬不寧?!?/td> |
xuàn yù gǔ shí炫玉賈石 | 夸耀石頭而當玉賣。比喻偽飾欺世。 | 唐 柳宗元《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獨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賈石者也。\'” |
gōng yù yǐ shí攻玉以石 | 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長,治自己之短。 | 《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td> |
yù shí hùn xiáo玉石混淆 | 比喻好壞混雜。 | 晉·葛洪《抱樸子·百家》:“真偽顛倒,玉石混淆。” |
yù shí jù cuī玉石俱摧 | 猶玉石俱焚。 | 《晉書·索綝傳》:“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載記》:“脫履機不發,必玉石俱摧?!?/td> |
shuǐ shí qīng huá水石清華 | 見“水木清華”。 | 《宋書·隱逸傳論》:“且巖壑閑遠,水石清華,雖復崇門八襲,商城萬雉,莫不蓄壤開泉,仿佛林澤?!?/td> |
shí lè hǎi kū石泐???/a> | 直到石頭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 | 清·倪會鼎《與人書》:“倘邀數行,與貴通家商此數種,傳之通邑大都,此為壽我先人,雖石泐???,義存無斁。” |
diàn guāng shí huǒ電光石火 | 像閃電的光;燧石的火那樣一閃即過。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極快。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雪峰存禪師法嗣 保福從展禪師》:“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構得構不得,未免喪身失命。” |
yào shí zhī yán藥石之言 | 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泛指藥物。比喻勸人改過的話。 | 《舊唐書 高季輔傳》:“(太宗)特賜鐘乳一劑,曰:‘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td> |
shí kū sōng lǎo石枯松老 | 枯:干枯。石頭干裂,松樹老朽。形容歷時極為久遠。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td> |
yù shí jù jìn玉石俱燼 | 美玉和石頭一樣被燒毀。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北齊·邢子才《廣平王碑文》:“群心在辰,橫流具及,山崩川斗,星筼日銷,昆岳既毀,玉石俱燼。” |
jīn shí liáng yán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將你勸,休嫌絮煩?!?/td> |
shǐ shí zhī nán矢石之難 |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戰的武器。難:不幸的遭遇。指戰爭中的危難。 | 西漢·司馬遷《史記·晉世家》:“矢石之難,許馬之勞,此復受次賞?!?/td> |
xīn fēi mù shí心非木石 | 木石:木頭和石頭。指人有思想感情,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于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 《周書·文帝紀》:“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 |
zhù shí zhī jì柱石之寄 | 寄:寄托。比喻國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td> |
shí làn jiāng kū石爛江枯 | 直到石頭變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 《明史·云南土司傳二·麓川》:“[王驥]乃與思祿約,許土目得部勒諸蠻,居孟養如故,立石金沙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td> |
mù rén shí xīn木人石心 | 形容意志堅定,任何誘惑都不動心。 | 《晉書 隱逸傳 夏統》:“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 |
liè shí liú yún裂石流云 | 流:往來無定或轉運不停。裂開山石,震動云霄。形容聲音高昂響亮。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來,端的有落塵繞梁之聲,裂石流云之響?!?/td> |
bō yún jué shí拏云攫石 | 形容古樹干高聳云霄、根盤曲石隙之雄姿。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廳前多古樹,有拏云攫石之勢。” |
cān yún wò shí餐云臥石 | 指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 明 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云臥石人?!?/td> |
yǐ luǎn dí shí以卵敵石 | 用蛋去抵擋石頭,比喻不自量力。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為所摧辱,心實恨之!” |
luò jǐng tóu shí落井投石 | 比喻趁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 沙汀《炮手》:“從未做過落井投石的事。” |
hán shān piàn shí寒山片石 | 比喻少見的好文章。 | 清·張岱《岱志》:“余入泰山,見磨崖勒字,無一字堪入眼,故余反以無字碑為寒山一片石。” |
tiě shí xīn gān鐵石心肝 | 見“鐵石心腸”。 |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俺虔婆生下一副鐵石心肝,皺著柄凍凌觜臉,把俺這做女的,不做人也似看承?!?/td> |
wěn rú pán shí穩如磐石 | 形容像磐石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周智道:‘忒穩,穩如磐石。’” |
zhù shí zhī jiān柱石之堅 | 像柱石一樣堅硬。比喻大臣堅強可靠,能擔負國家重任。 | |
xuán tuó jiù shí懸駝就石 | 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 《法苑珠林》卷六六記載:有人得到一匹死駱駝,剝皮嫌刀鈍。樓上有塊磨刀石,于是上樓磨刀,下樓剝皮,上下往返,十分費事。 |
tóu luǎn jī shí投卵擊石 |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敗。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4卷:“所謂以羊將狼,投卵擊石,幸而不用,何過望哉!” |
jīn guì shí shì金匱石室 | 匱:柜子。古時國家收藏重要文書處。 | 《史記·太史公自序》:“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td> |
dié shí wéi shān疊石為山 | 疊:重疊。把石頭堆成山。指假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構一園,大可二三頃,鑿池引水,疊石為山,制度極其精巧?!?/td> |
tóu shí wèn lù投石問路 |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td>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shǐ shí zhī jiān矢石之間 | 矢石:箭與礧石。比喻戰場。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于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擲地作金石聲 | 比喻文章詞藻優美,聲調鏗鏘。 | 《晉書·孫綽傳》:“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td> |
tài shān pán shí泰山磐石 | 比喻安定穩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于火熱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yù shí tóng fén玉石同焚 | 焚:燒。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qiāo jīn jī shí敲金擊石 | 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
tiě fó shāng xīn,shí rén luò lèi鐵佛傷心,石人落淚 | 鐵鑄的佛會傷心,石雕的人會掉淚。形容極其悲慘可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這場哭,直哭得鐵佛傷心,石人落淚……大約要算這位姑娘從她父親死后,直到如今,憋了許多年的第一副熱淚?!?/td> |
yán tóng lè shí言同勒石 | ||
shēn dāng shǐ shí身當矢石 | 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攻。 | 《晉書·王鑒傳》:“昔漢高、光武二帝,征無遠近,敵無大小,必手振金鼓,身當矢石,櫛風沐雨,壺漿不贍,馳騖四方。” |
xīn rú tiě shí心如鐵石 | 心像鐵石一樣堅硬。形容不易動感情或冷漠無情。 | 三國 魏 曹操《敕王必領長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td> |
shì jīn shí試金石 | 一種黑色堅硬的石塊,用黃金在上面畫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成色。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這里,端的,現放著試金石。” |
bù fēn yù shí不分玉石 | 指無有區別,同歸于盡。參見“玉石俱焚”。 |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向非君侯來,合郡士民當不分玉石矣。” |
dān shí zhī chǔ儋石之儲 | 猶言少量的財富。 | 《漢書·揚雄傳上》:“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td> |
tóu shí chāo jù投石超距 | 古代軍中的習武練功活動。 |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td> |
zǒu shí fēi shā走石飛沙 |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 《三國志 吳志 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td> |
shí huǒ diàn guāng石火電光 | 形容事物象閃電和石火一樣一瞬間就消逝。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四:“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石火電光,已經塵劫?!?/td> |
yǐ shí tóu luǎn以石投卵 | 見“以碫投卵”。 | 《孫子·勢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稌x書·溫嶠傳》:“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td> |
jīn shí zhī jiān金石之堅 | 象金屬和石頭那樣堅硬。形容極為堅硬或強固。 | 漢 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td> |
jīn shí zhī yán金石之言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1回:“兄長金石之言,小弟當銘刻肺腑?!?/td> |
mù shí lù shǐ木石鹿豕 | 豕:豬。如同木頭、石頭、鹿和豬一樣。形容愚笨無知。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珊瑚》:“冤哉!謂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豈有觸香臭而不知者?” |
shān liù chuān shí山溜穿石 |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td> |
jī shí dàn sī擊石彈絲 | 謂奏樂。 | 宋·秦觀《代賀興龍節表》:“加籩折俎,初償露酎之醇;擊石彈絲,始奏《鈞天》之妙?!?/td> |
mù shí xīn cháng木石心腸 | 形容人心腸硬,不為情感所動。 | 清 洪楝園《后南柯 辭職》:“雖木石心腸,亦為之動?!?/td> |
hǎi kū shí làn??菔癄€ | 枯:枯干;爛:朽爛。海水干涸;石頭朽爛。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或不可能實現。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也作“石爛??荨?。 | 金 元好問《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td> |
wǔ shí liù yī五石六鹢 | 語出《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曷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飛。”后用以比喻記述準確或為學縝密有序。 | 《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
shí chén dà hǎi石沉大海 | 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消息。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
zhù shí zhī chén柱石之臣 | 柱石: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擔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 東漢·班固《漢書·元后傳》:“位歷將相,國家柱石臣也?!?/td> |
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蜻蜓撼石柱 | 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紋絲不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動。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 |
tiě cháng shí xīn鐵腸石心 | 比喻剛強而不為感情所動的秉性。 | 唐·皮日休《桃花賦》序:“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td> |
shí pò tiān jīng石破天驚 | 山崩石裂;有驚天動地之勢。原形容箜篌的樂聲忽然高亢;震動了整個天界?,F多指突發的大事或文章、議論的驚人。 | 唐 李賀《歌詩集 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td> |
fēi shā zhuǎi shí飛沙轉石 | 飛:使飛揚;轉:滾動。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迅猛。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陸胤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砂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td> |
jiān rú pán shí堅如盤石 | 堅:牢固;盤石:大石頭。像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 《玉臺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作》:“君當作盤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盤石無轉移?!?/td> |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td> |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td> |
tóu shí bá jù投石拔距 | 見“投石超距”。 | 東漢·班固《漢書·甘延壽傳》:“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 傳說晉朝和尚道生法師對著石頭講經,石頭都點頭了。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td> |
fěi shí fěi xí匪石匪席 | 不是石,不是席。意為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堅定,永不變心。 | 《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jiàng shí yùn jīn匠石運金 | 匠:匠人;石:人名;運:掄;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掄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沒有碰傷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藝精湛。 | 《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td> |
tóu shí xià jǐng投石下井 | 見“投阱下石”。 |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他日復來,仍舊先咬老實人開手,‘投石下井’,無所不為?!?/td> |
tiě xīn shí cháng鐵心石腸 | 猶言鐵石心腸。 | 宋·蘇軾《牡丹記敘》:“然鹿門子常怪宋廣平之為人,意其鐵心石腸,而為《梅花賦》,則清便艷發,得南朝徐庾體?!?/td> |
jiāo jīn shuò shí燋金爍石 | 使金石銷熔,形容天很酷熱。 | 北齊 劉晝《新論 大質》:“大熱煊赫,燋金爍石?!?/td> |
jiāo jīn shuò shí焦金爍石 |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氣酷熱。 | 北齊 劉晝《劉子新論 大質》:“大熱煊赫,焦金爍石。” |
yù shí tóng suì玉石同碎 | 猶玉石俱焚。 |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td> |
chù shí jué mù觸石決木 | 比喻莽撞蠻干。 | 漢·揚雄《太玄·難》:“次八,觸石決木,維折角。測曰:觸石決木,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剛,故非所任也?!?/td> |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 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td> |
shuǐ kū shí làn水枯石爛 | 極言歷時長久。 |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們從春望到秋,從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爛了?!?/td> |
zhù rén xià shí助人下石 | 幫助別人去作害人的事。 | 魯迅《三閑集·通信》:“對于他們,攻擊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來助人下石呢。” |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 戰國·宋·莊周《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
fēi shā zǒu shí飛砂走石 | 砂土飛揚,小石翻滾。形容風力迅猛。 | 唐 韓鄂《歲華紀麗 風》:“飛砂走石,風則從箕,月離于畢?!?/td> |
chuān yún liè shí穿云裂石 | 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數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 |
shù liú zhěn shí漱流枕石 | 猶言漱石枕流。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rú huò shí tián如獲石田 | 石田:指有石頭的田地,借指沒用的東西。指得到不可耕種的田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一年》:“大王如獲石田?!?/td> |
gōng mào shǐ shí躬冒矢石 | 見“躬蹈矢石”。 | 明·張居正《遼東大捷辭恩疏》:“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本諸將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td> |